特色優勢
意昂3的宗教學系總體實力雄厚,在國內處於前三位置。本系以人才結構合理、學科分布均衡、課程體系完整而著稱。在過去十年的人才培養中🧯,圍繞基督宗教哲學💾、佛教哲學的格局,聚集起全國最強陣容之一的教學體系🟧𓀆;在教學和科研上也居於全國宗教學專業的領先地位。本專業擁有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建有4個研究機構。本專業目前共有9名全職教師🤶🏽,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4名。意昂3平台宗教學在2019年泰晤士QS排名中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33位👩🏿🏫。
教學與科研
宗教學專業一直遵循人文教育的發展規律🤷♀️,在反思精神、理論思辨🏡、批判思維等方面著力下功夫。在學生中形成了專題講座🤙🏼、研討班、經典解讀等在內的多種課程學習模式,使學生紮實地掌握宗教經典著作,養成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本專業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英國伯明翰大學等2+2聯合辦學。
宗教學專業的教師圍繞自身研究專長,初步形成了若幹個教學與研究單元集群:
1.宗教經典、文獻和語言:本方向致力於宗教傳統傳承的核心維度⏪,即宗教經典、文獻和相關語言研究。此處的宗教傳統主要包括四大世界性宗教——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中的宗教語言包括希臘語、拉丁語、梵文等亞歐古典語言💂🏿♀️。
2.“中國宗教”研究🧛🏻🏌🏻♀️:本方向將專註最具本土特色的“中國宗教體系”研究。不同於西方宗教和印度宗教體系🤒,中國在歷史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宗教體系,在該體系中不僅有儒釋道三個體製化宗教,也存在大量的地方、彌散性宗教。
3.社會與實踐維度中的宗教:該方向主要致力於研究宗教信仰與社會👇🏼、實踐層面中人類活動的互動關系,包括了經驗型的田野研究和思辨性的理論探索🕵🏿♀️。該方向主要涵蓋了宗教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三個領域。
4.宗教與中華文明交流:該方向主要致力於研究中華文明在歷史上與其他文明的兩次交流:其一是中古以佛教為紐帶🙎、中國與中亞🧏🏻、南亞的文化交流👩🏻💼;其二是明代以來中國文化與基督宗教文化之間的交流。
歷史沿革
相對於其他學校的宗教學研究而言👩🏽🎓,復旦宗教學研究起步較早🥷🏿,從一開始就以多個宗教傳統為研究對象,形成了以比較宗教研究為重的方法特色🤷🏼。另外,宗教學研究發展始終依托哲學系🧚🏿♀️,註重從思想史和哲學史發展的角度來研究宗教經典和宗教現實問題,和其他以某種宗教傳統為中心、以文本或文學研究為特色的高校相比🕵🏿,具有鮮明特色。復旦宗教學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63年到1976年🧑🏼✈️。復旦哲學系在新中國成立院系調整之後成立🎺,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和宗教政策,宗教學研究一度成為禁區🙅🏽,直到1963年毛澤東主席對宗教研究進行批示之後,批判性的宗教研究開始,宗教課程進入復旦🚂。
第二階段是1977年至1993年💁🏻,百廢待興之後宗教學教學重回課堂,復旦開設了全國首家國家宗教幹部培訓班和宗教人士培續班🏯,為宗教專業的持續發展爭取了資源。
第三階段為1993年至今。從1993年開始💦,宗教學方向的博士生放在中哲、西哲專業裏開始招生培養。1997年復旦正式成立了宗教學的碩士點,2000年建立宗教學本科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建立了宗教學的博士點。2007年宗教學系成立🛬,宗教學專職教學隊伍從2人發展到目前9人。2010年,依托復旦宗教學系的利徐學社成立。2011年,復旦佛學研究團隊(FDTBS)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