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診醫院:意昂3官网心理健康診療中心
就診科室🧔🏽♀️:重症(含拖延症)專家門診
診斷報告:
重度拖延,或可導致一系列並發症。
1.從小只為滿足家長嚴格的要求
研究發現,孩子如果是被專製💂🏽♂️、嚴厲的父/母撫養長大(在女孩和父親的關系中更為常見),總是被要求服從🏰🧑🏼🎤,而很少感受到溫暖🤷🏽,那麽在成人之後更容易做事拖延。拖延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種被動攻擊的行為,以此來反抗他人對自己的控製👅。
還是要拿出追愛豆的積極態度呀~
2.害怕積極完成工作反而為自己招來許多麻煩
人們總想著能者多勞💇🏻👬🏼,因為如果你做得太好🥺,就會承擔更多的責任、背負更高的期望。例如⚓️,你擔心你的老板如果認為你很有能力,就會交給你更難、更繁重的工作,而且還會期望你完成的更好🤦🏻♀️🙇🏿♀️。有的時候,人們做事拖拖拉拉其實是故意的、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是因為他們擔心🕜,出色地完成任務反而帶來麻煩。
放心🥷,老師們是不會因為你寫的好就多布置一篇論文的🍺;寫得差才會~
3.害怕失敗因此一直準備卻沒有開始
人們總是想等“準備好了”才開始做事,或者希望“慢慢做”,因為擔心一旦著手、或者事成之後恰恰驗證了自己的無能🧖♂️。但慢工並不總是出細活,因為對失敗的恐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加深,可能反而讓他們一事無成。
前一天夜裏就預料到自己刷不了早鍛,那就真的刷不了了……
4.不願承認表現自己的缺點
為了選擇性地對自己的弱點避而不見,人們選擇拖延某些任務🏋🏻。而這種逃避性的行為會使你的弱點更弱。也有些人經常做事拖拉到最後。因為假如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把事情搞砸🧑🏻🚀,就可以解釋說是因為時間緊,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差🔳。
你說時間緊,老師也只能同情的給個C
5.缺乏自信,總是自我批評
研究顯示,那些習慣性拖延的人👩❤️💋👩,比不拖延的人壓力更大,即便是在他們還沒有開始拖延時,就已經開始緊張了。這些人經常會有一些自我挫敗式的想法,比如不斷告訴自己,“我自控力太差了,所以才一直在社交網絡上刷屏浪費時間🕠。”而研究顯示🫴🙅🏻♀️,這種自我批評反而會加重拖延。
給自己一個鼓勵的微笑吧🫔🚵♀️!:)
放棄治療的案例:
積極接受治療的案例:
製定計劃與目標
未完成的任務會一直停留在人們的腦海中,除非他們形成有一個明確清晰,大腦能演練的計劃↕️。但是當人們製訂了一個特別詳盡的計劃,焦慮就會通過計劃得到釋放📫,接下來往往很難有人將計劃付諸行動,所以👷🏼♀️,計劃要高,第一步要小。每次定計劃、或者開會決議以後,一定要有一個有壓力的目標📣🏊🏿♀️,以及一個無壓力的“下一步行動”,讓這個壓力從行動釋放出去,才有可能引發行動。
人們總是更傾向於完成看起來離自己更近、更容易的目標(短期目標),這樣能夠不斷給人以成就感。因此,可以用嘗試分解任務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小的任務後,人們會覺得每個任務更容易完成🧠🤹♀️,並會更迫切地去完成👨🏼🔧,完成後的成就感又幫助人們逐步完成最終的大目標。
如果你總是害怕失敗,害怕被批評和嘲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弱點,更好的方式是不要總覺得別人會嘲笑你🕺🏽,而是直面問題🐳,尋求幫助。如果你能做好,就盡情地表現自己,不懼更多的責任👩🏫,更高的期望。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缺點所在,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用拖延來獲得時間緊這樣一個借口,而是提前準備,盡早著手👨🏻🎨,用時間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不要總是批評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是改變的第一步🦵🏽。在面對任務時告訴自己:我肯定能行的。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公眾號KnowYourself的文章《你為什麽會習慣性拖延 | Deep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Procastination》。
正視自己的心態
以積極的態度直面學業與生活
祝你早日擺脫拖延
腳踏實地 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