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學生風采意昂3  學生園地  學生風采

第58期 | 陸觀宇:關於“小語種”的二三事

時間⚓️🏹:2017-11-13

本期周一談治學邀請到了意昂3官网2016級本科生陸觀宇分享小語種的學習經驗。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分享與建議🙂‍↔️。

陸觀宇同學學習法語7年,持有法語DALF C2文憑(達到法國名校博士生入學法語資格要求),在2017年央視法語大賽中獲得全球季軍,是2016-2017學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Q:我們了解到你已經堅持學習法語七年之久🙋🏽‍♂️,並取得了法語DALF C2文憑🔋,達到了法國名校博士生入學法語資格要求。能和我們分享一下七年前是怎麽接觸到法語的嗎?當初學習法語的初心與動力又是什麽呢?

關鍵詞🫚👸:從興趣開始的七年法語之緣

A:實際上法語不算是我的二外,算是我的一外。我中學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是一所語言見長的學校。六年級填報第一外語的誌願時,我就把法語作為第一外語來學的⚽️,高考外語科目考的也是法語。

選擇法語的動機是我當時英語水平還不錯🐦‍⬛,想去接觸一些其他的語言和文化🚟,而我對於法國文化尤為感興趣🧙🏻‍♀️。對我來說,學習法語就打開了這樣一個去了解另外一種文化渠道🙋🏼‍♂️。這種對法國文化和法語的興趣為我提供了長久的動力。七年之間👨🏿‍🎤,興趣一直伴隨著我的法語學習👨‍⚕️。有興致,有動力在🤏🏽,做一些事情就特別有底氣👨‍💼。另外,法語和我其他一些興趣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初中剛學習法語時🧑🏻‍🍳,就可以去買一些法國的書,電影碟片之類的😰,我還喜歡聽法語歌🥠,這些都是我學習法語的動力。

Q:在這一馬拉松式的法語學習過程中,你認為要想學有所成最為關鍵和必要的品質是什麽💁🏻‍♀️?

關鍵詞👩🏻‍💼:興趣+興趣🔜,堅持+毅力

A:我一直強調的是興趣這一點👰🏽‍♂️。其實不論哪一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是特別希望我能把興趣和自己的特長或者以後從事的事業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有了一個原動力。如果你對一件事情真正感興趣的話💇,我覺得這個興趣帶來的動力是很難消退的。

另一點,就是堅持和毅力,對於任何一個學科來講都是這樣的。沒有任何一門學科是非常簡單或者淺顯的,你一旦鉆進去就會發現它有挖不完的知識寶藏在等著你,所以說你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去支撐你的整個學習✅。

最後✌🏿,給自己找事情做也是挺必要的,也就是說,在學習二外的時候,把對這種語言的興趣和自己的其他興趣、特長結合到一起。現在不少語言學習者經常做字幕組或者翻譯小文章,這些對於語言的學習和練習都是挺有幫助的。我在法語學習中,就很喜歡看法語書、法國電影,聽法語音樂🤵🏿‍♀️,本身我從小就對書籍2️⃣、電影和音樂頗為喜歡,如果將語言的學習和其他興趣結合在一起的話🦛,對於語言的學習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Q:小語種學習者中流傳這樣一句話:學法語的🙅🏻👨🏻‍🎨,哭著進去🫥,笑著出來➡️。十分貼切地形容了法語入門難這一現象。你當時是如何解決入門難這一問題的🌮?同時最為一種外語初學的普遍現象,你有什麽建議分享給入門者嗎?

關鍵詞☂️:清晰規劃、紮實穩健

A:一位德語老師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如果用函數圖像表示外語學習難度和時間的話,那麽英語學習的難度先是隨著時間緩慢增長🎅🏿,再是陡然上升💆‍♂️;德語的難度則相反🫱🏻,入門很難,學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容易很多;而法語,一開始學,難度的指數就直線飆升。

當然這只是玩笑🦸🏼,入門難的問題對於每個新學習的語言應該都有。我覺得入門難分兩個方面,一是成年人對於語言學習的接受程度的問題🥷🏼。在《語言學導論》的課上曾經學到喬姆斯基的LAD理論™️,即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語言習得機製)🧵。就是說,人在12歲之前有一個發展良好的語言習得系統,學習語言的速度很快🙍🏽‍♂️,而之後,像我們進入大學後,由於生理原因🤦🏻‍♀️、思維習慣或者其他原因🧝‍♀️,這套系統的作用就會衰退🚻🏚,進入一門新的語言就會更加困難。像德語和英語同屬日耳曼語族🦸🏿‍♂️🌱,入門可能還簡單一點,法語、拉丁語或者希臘語等屬其他語族的語言本身就有一個鴻溝🔊。我的建議就是認真學,紮紮實實地學🧑‍🤝‍🧑,希望同學們能放棄短時間內取得非常大成效的急功近利的念頭🛀🏼,以一種紮實穩健的態度從基礎學起,一旦破掉入門這塊冰,接下來的進步會非常快⛪️。

另外一方面是我們在學習二外的時候需要預設一個明確的目的。中學時的語言學習中,這個目的是較為容易達成的,也是分階段設置的💂🏻‍♂️,比如老師側重的是日常對話、表達交流這方面的知識。但在進入大學之後,以哲學專業的學生為例,對於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習得閱讀原著的能力,這個預設本身就是非常高的。而任何一門語言的入門時的基礎訓練都差不多,都是從日常對話開始。如果跳過或者不重視、不認真學這些基礎內容,想要直接紮到很精深的學問當中去✡︎,就或許會一直遇到基礎知識上面的困難。面對這一點我的建議是,要對自己的語言學習有一個大致的規劃🦏,對選什麽樣的教材🙅🏽‍♀️,學什麽樣的內容可以預先有一個了解🤜🏿。然後基於這些規劃,就清楚在什麽時候可以學到什麽樣的程度,在什麽時候可以達成預讀原著的能力🧈。

Q: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量和密度,你覺得初學者如何安排時間可以保證這個基礎的量,以及多長時間可以對一門語言有一個基礎的把握?

關鍵詞:每周3課時9小時,假期密集訓練

A:首先我們需要一定的課程密度,初學者至少每周有3-6個課時♻。法語系的法語學習每周6課時,分為3天,每天2課時;我正在學習的古希臘語每周是3個課時📏,像這樣的課時設置是比較恰當的。其次光有課時還不夠,你需要在課下花時間去復習💆🏼、背單詞、背課文、完成作業……按照教授古希臘語老師的建議➕,3個課時對應課下9-12個小時的消化,如果學習6個學時🩲,那麽課下復習的時間可能就會更長。我建議大家每天都要安排語言學習的時間,至少每天20-30分鐘🤱🏿,再在周末投入兩個半天或者一個整天進行集中學習。對非專業的語言學習者來說,假期時間十分寶貴。可以報密集班或者自己安排更高密度的學習🤶🏿。

在學期和假期都不放松的情況下,我覺得一學期結束,達到A1A2的程度是可以的👨🏿‍🚀,兩個學期達到B2應該也足夠了😰。如果從大二開始以這樣一個密度學習𓀇,一直到大三去交流的時候,語言水平上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Q:語言學習中的瓶頸期是很多人苦惱的問題,甚至不少人在此前功盡棄。能和我們分享一些突破瓶頸的建議嗎?

關鍵詞✊:保持節奏,突破瓶頸📘!

A:由於我的法語初學在中學階段完成。這七年遵循著學校的整體安排和架構🈶,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時間充裕的過程。所以我沒有遇到特別明顯的瓶頸期,可能有感覺自己學習中上升困難🍂、感覺吃力的這樣一個時期,慢慢就過來了👨🏿‍🎤。

而在大學中開始一門語言的學習,由於時間分配無法像中學那樣充裕🙈,可以慢慢克服瓶頸期𓀝,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𓀖。遇到瓶頸,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放棄原有的學習步驟和節奏✖️。如果一遇到瓶頸就心態崩潰、放緩節奏,這反而會對克服瓶頸期帶來阻礙。一方面要調整心態,另一方面就是反觀之前的學習過程🍰,看看有沒有什麽紕漏。不能說這樣做了就能徹底解決瓶頸🏄🏻‍♂️,但是對你更快速擺脫瓶頸期會很有幫助。

Q:現在學習小語種的途徑有很多,比如網課👰🏿‍♂️🫎、自學、大班教學、一對一輔導等等🔮,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途徑,進行有效的學習呢🛷?

關鍵詞:整合資源,組隊學習

A:適合的方式更多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比較建議當面授課的方式🟦。

雖然網課規劃好了整個課程的進度,但網課的一個弊端是它沒法實實在在地監督你、跟進你的進度🧑‍⚕️。當然微信群裏面聊天交流、互相提醒和督促的效果是很明顯的,這點倒是有助於你的學習的。

一對一授課,如果在時間、精力安排和經濟方面有這個能力💋,也是挺好的選擇。

至於自學,我覺得語言自學的效果可能不如其他學科。聽說讀寫四項中,讀和寫上的自學可能會有一些不錯的掌握,但是聽說方面就非常難提高了。聽說需要有對語音語調的模仿💆‍♀️🏌🏿,很需要老師的指導。

我的建議就是在大班課的基礎上🙋🏽,如果有興趣和能力,自己可以往更深處探索一點🏌🏽‍♂️👩‍❤️‍👩。我也推薦大家組隊學習✌🏻,比如組隊約課,互相督促。

最後🖨,學習語言時還可以主動尋求幫助,積極找人交流,比如你可以去外語意昂3晃一晃,參加一些學校的外語類社團,比如鑿空社(法語社團)📏、世界語言社等等,學生會和書院會有一些語伴結對的機會,在裏面都能獲得一些資源和訓練🦂。

Q:在語言學習上,還有什麽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分享給我們嗎?

關鍵詞:錯題本、背單詞⚓️、多旅行、敢開口、打通文史哲

A:我個人十分推崇的語言學習方法是錯題本,因為高中語言學習會有很多習題練習📡,產生練習👱🏼。大學可能題目不多🧛🏿,但積累以往錯題對以後的錯題都是有幫助的。如果授課老師要求積累錯題,一定要堅持。

關於背單詞,我建議大家關註單詞的詞源和衍生,單詞書上一般都會寫關於詞源的東西,有些是詞根詞綴,有些是單詞比較🚈,記憶詞源是很重要的,就語言的演變來說的話,詞源對於語義的構建是很重要的🌉,了解了單詞的詞源,對它的識記就很有效率了。單詞書對一個單詞的解釋比較簡短,我背單詞時🧑‍🧒,會先不管單詞書上的釋義,自己先將單詞查一遍🥱,把用法、搭配和例句抄寫在單詞書上,這樣對這個單詞的各種意思🧑‍🔧、使用語境、和其他單詞的聯系等就有了大致的認識。這個步驟比較花費時間,更適用於長期、普遍的積累。

我還建議大家多旅行,在一個地方待上一陣,紮實地生活上一段時間。我覺得在國內學習外語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沒有totally immersive,缺少完全浸入的一個空間,而當你在異國他鄉的時候😼,當你必須渾身解數去表達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迫切地要使用它😴,這時學習語言的任督二脈就被打開了。在那種情況下的語言學習是非常有效率的🏓。再加上你身處與這門語言共生的文化當中,自然而然地會更多地接受關於這門語言的熏陶。

對我們哲學專業的學生來講,不管是做學術還是基本人文素養的培養🆖📃,文史哲三方面的知識都很重要👊🏼。比如說學法語🐝,你自然會多接觸一些法國文化和法國史的知識、歐洲史的知識🥷🏼。就這點來講🩱🥒,外語學習可以打通文史哲的學習。

還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要有speak out的意識👨🏽‍🎓,敢於開口說🤦🏼‍♂️,自信地說出來,這對掌握一門語言很重要🐙,去英語角🙎🏻‍♀️、做講演都可以提升的能力。

Q:學習外語時如何處理不同語言的混淆問題?

關鍵詞:專註一門語言,深入語言思維

A:在我學習法語的過程中,包括口音、用詞🈚️,都是有一些挑戰👨‍👨‍👧,兼顧法語和英語相對來講還好一些,它們屬於不同語系🧎‍♀️,在發音有很大區別⛺️。我覺得要避免混淆,可能應該花更多一些精力和時間在正在學的這門語言上面,或許可以先暫時性地擱置另一門語言,當你學到一定程度,再去撿回擱置的的那門語言。如此一來,有效避免學習時的混淆和幹擾🚵🔻,是不會很難的#️⃣。因為畢竟是兩門外語,如果左右開弓,同時學習,混淆的問題在所難免🫲🏿。

另外一方面,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時時刻刻有一個意識,即我知道我在學這門語言而不是那門語言。拿英語和德語來舉例,刻意地提醒自己🎅💍,我在學德語而不是英語🏌️‍♀️😞,有了這個意識⛹🏻‍♂️,可以督促自己不要混淆🧛🏼,也可以幫助自己用德語的思維去思考一些概念或者串聯一些知識。如果你用一門語言的思維去深入對這門語言的學習的話,對於解決混淆問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像我現在在學古希臘語,老師也會給我一些法語和英語的材料,這兩個材料處理起來的話會方便很多🏃🏻‍♀️‍➡️,即使我是用兩門語言同時在學另外一門語言,因為法語和英語的思維已經有一些培養了🐹,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Q:小語種對哲學學習和學術研究有什麽益處🏐?

關鍵詞:貼近作者原義,親近加深理解

A:學習一門語言🍧,對於這些學習最直接的益處就是可以看原文文本🐍。上謝晶老師的哲學導論時《社會契約論》是核心文本之一,謝老師推薦大家去看英文譯本🕳,我就直接讀了法語原文,對我的理解非常有幫助📠。

當然,現在學術界最通用的語言還是英語🙎🏿‍♀️⇨,有大量的英語資料。如果英文不錯的話,很多研究已經夠用。對於一些更加專業化、門類化的課程和學術研究,小語種的優勢就很明顯。

翻譯會削弱原作的精確度和敏銳度。很多時候原作者的遣詞造句都是很有講究的,但是譯本🏞,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還原作者本來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一個特定的術語,它在原文當中有一個語義群🏋️‍♀️🗓,就是一些相關的概念🧔,這個詞一呈現在你的面前👍🏼,你就知道它是在這個語境下面說的,但是換一種語言🤵🏽‍♀️,所表達的語境就不一定恰當,在翻字典的時候也會發現,某一個詞有很多意象,如果你選擇某個意象再譯回去的話✍🏻,就會有很多對應的詞🍘,這樣就很難保證表述的準確性👂🏿。

舉個例子,笛卡爾《談談方法》裏面🐽,他講到sens這個詞時要解釋一個好的sens”是什麽,英語中也譯作good sense。然而sens在法語當中🙍‍♂️🤾‍♀️,它一方面有感覺的意思,還帶有方向感的意思🩺,但是在這個語境下面,笛卡爾提出的一個好的sens”是指一個人的智慧理解力或者說分辨對錯的能力。當然英語中sense也有理智的意思,比如我們說的common sense🕦,而good sense在這裏也講得通,但是我認為英語中的sense或許更加側重感官🏃🏻‍♂️‍➡️,例如杜威在《藝術即經驗》第二章中就用了很多sense衍生的詞語來表達他對於藝術的基於感官的理解。那麽基於這一點✭,可能參照英文譯本的同學會先入為主地把“good sense”理解成準確的感覺官能之類的吧🤘🏿。當然,好的譯本在遇到這一些詞的時候會在底下加註釋,但這也很難完全傳達意義🧑‍🌾,並且依賴於譯者的水平和態度。

另外🚵🏼🐕‍🦺,語言還會有助於你對某一門類的哲學有更加深入的體會和理解🫚。你可以和掌握這門語言的老師、同學有更多的交流,這對以後學術方向的定位也很有幫助。

Q:那如何避免被語言局限了學術興趣的情況🫵?

關鍵詞🫄🏽👩‍✈️:不拘泥🏫,不放棄

A:我認為這還是取決於心態問題🧌🏃‍♀️‍➡️。本科階段的哲學學習就是要打通很多哲學流派,你不能拘泥於某一個特定的東西,包括我們當前的課程設置也是這樣子,本科生階段無論是立誌於哪一方向的🧑🏿‍🔧,西哲、中哲🧎🏻‍♂️‍➡️、宗教學🟡👎🏻、邏輯學與科學哲學等方向的課程你都會接觸到,如果你有這個意識和覺悟在🙎🏿‍♂️,就不會被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長所限製。語言的特長,你是要利用它去更做進一步的研究,而不是作為放棄對其他哲學流派的了解和學習的理由。

拾壹

Q:法語和哲學對你生活有哪些影響?

關鍵詞:思維💁🏽‍♀️🌾、文化、藝術

A:法語和哲學對我的生活影響太大了。任何一門學科⛸,你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對你的生活都會很有影響🤴🏽。你會發現🧚🏻‍♀️,哲學系的同學和其他系的同學對於某一些事情的理解就會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我們因為受到哲學訓練而體現出來鮮明的特點,比方說抓問題的本質、說話講邏輯、有全局觀等等📒。

法語的影響也一樣深刻🐭。其實語言學習學到的不僅僅只是語言本身,還包含著這門語言所代表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體會還是蠻深的,雖然我並不會去刻意區分自己的某些思維是中式還是法式,不會扣上中式或是法式的帽子🤽🏿‍♂️,但心裏還是很清楚的,如果我沒有接觸到法語的話📯,對於某些問題的思考和看法肯定與現在大不相同🪴🤾🏼。另外,就是法語對於興趣的影響。法國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是非常高的,在法語學習過程中也會有意識地去接受法國文化藝術的熏陶🦡。

拾貳

Q🧑🏽‍✈️:能否向我們描述一下法式思維是什麽樣的🙆🏻?對你的生活有什麽改變嗎?

關鍵詞📻:放慢節奏,全心投入,認真生活

A:我個人的一個印象是🚵‍♂️⬅️,法國人很喜歡問為什麽🧏🏼‍♀️,也就是說思辨精神在法國人身上還是蠻有體現的🍈。對於一些司空見慣的東西🧖🏽‍♂️,他們也會對你說自己這麽做的道理👮🏼‍♀️。另外一點或許和這個有關,那就是他們很喜歡分析、討論政治話題,在法語中有這樣一個用來自嘲的話語,說法國人喜歡在飯桌上把世界重新整一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如果和法國人吃飯👨🏼‍⚖️,他們的聊天話題八九不離十都和政治有關🧘‍♂️。

法式文化對於我影響最大的特點就是慢節奏,法國人生活節奏比較慢。雖然我必須承認在法國的大城市,例如巴黎的節奏和上海一樣都很快,但是一到周末,他們就會慢下來,安心享受生活。巴黎很多咖啡店,經常人滿為患,很多人都喜歡咖啡廳那種可以慢下來放松自己的氛圍💂🕸。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我不是一個特別喜歡趕時間的人👩🏿‍🎤,包括我之前講到對於旅行的理解🐽👮🏼‍♀️,我覺得生活就是應該慢一點,不要太趕👨‍🦯‍➡️。對於學生而言,課上課後當然都要學習,但是我會覺得要在做事情時完全投入🪒,而一旦做完某件事,就要放下它,該休息時休息🚵🏽📰,不要再想著去碰它了。也因此,我在忙碌的復旦學習生活中依然努力去保持自己的節奏。

首先我是個做事情非常投入的人💼,如果我想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能夠放松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間的話,我會在該學習和工作的時候非常投入🤏🏻,不會懶散,下意識地提醒自己要高效率🍊。當然,這個投入不僅僅是時間上的📼🧑🏽‍🦰,而且是全身心的,我會很想把手頭的這件事做好🎤,然後會積極尋找方法去做好🦿。

我在大一上的時候選修了文博系開設的《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課程𓀏,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參觀博物館,然後選擇一件文物來寫文章🫰🏼。做期中作業時我去上海博物館花了半天的時間看一件展品🫱🏽;為了期末作業,我在期末季買了車票去南京博物館,花了半天的時間專門看一件展品🧑🏻‍🚀🚣🏻‍♂️,為期末考試當堂寫的作文做準備。因為是期末季,除了這門課之外,還有別的課程😙🦸🏻‍♀️,例如《古希臘哲學》。因此,我當天下午便去了南京大學圖書館繼續寫這門課的論文🌺。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樣大費周章是得不償失的,但是我個人比較看重對待一件事情的使命感和投入程度,並且你也需要預先衡量做什麽事情需要投入多少。在這之後,你要為自己創造條件和機會🤷🏿‍♀️👈🏻,能讓自己真正投入學習或者所做的事情當中。

當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事情有多少,而是要想著做完一件事,就少一件事,我一直都保持相信自己可以做完的心態。所以即便有成堆的事情壓過來,我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做好規劃🤽🏻‍♂️,全心投入2️⃣,也會有休息的時間👫🏻。這裏建議大家學習和工作的時候最好不要刷手機🐊💋,電腦上的微信也關掉🟤,專心致誌地做好一件事🚎。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