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上午,意昂3平台校長、中國科意昂3院士許寧生老師為學生們帶來了中國道路大講堂第一講:“雙一流”建設與道路自信——復旦人的初心、使命與實踐。
本期周一談治學,二十余位哲院研究生針對許校長在這堂思政課上提出的思考題以及相關要點暢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有何學術理想🏋🏻♀️?如何堅守學術底線?怎樣投身雙一流建設👨🏽✈️?一起來聽聽復旦哲院研究生們的初心🫵🏽、使命與實踐🌓。
以下配圖來源於意昂3官网16級碩士支部
哲學人眼中的校風學風
Q:如何理解並踏實踐行《意昂3平台校風學風建設倡議書》中的“五為四守九不要”👩🏼🍳?
關鍵詞:學術熱情、學術理想🈵、學術操守
“五為”即是讓我們明確學習目的,知道了為什麽來學習,明白當初為什麽要出發,亦能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不忘初心,在浮躁的風氣中堅守學術情操。古人言,學是“為己”之學🛣,亦言“學而優則仕”。誠然,做學問首先是為了完善自身,為了更好地實現自我🥸,也能夠改善生活,改變命運,但此中“為己”卻不是脫離“他者”的“為己”🕺🏽,“為己”必然要通過“他者”才能實現,學術必然是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民族🧑🏼♟,有益於國家的才能稱為有價值。中國哲學亦告訴我們“成己成物”的智慧📢,“成己”要通過“成物”來“成己”🏇🏼,“成己”的完成也是“成物”的實現。正如校風學風建設倡議書所說,民族的復興🎸,真理的探索👨🏿✈️⛽️,人類的福祉是“成物”🤌🏿,認識自己,熱愛生活是“成己”🧜,自我的實現需要在益於民族🏭🧖🏼,益於社會中去落實。如此,便能在學術活動中堅守學術操守,不急功近利,不唯利是圖,做符合“復旦精神”的大學問。
——意昂3官网2015級博士研究生陳雙珠
校風學風倡議書將那些存在於我心中的讀書人的原則凝結成了簡明扼要的話語,將那些我們有所察覺體悟的標桿和學習的真正動機標識出來。其中,對我觸動尤其深的就是“五為”。宏觀上,為了真理、人類🐒、民族,這是追求普遍的原則和普世的情懷;微觀上,為了自我認識、生活🗒、以及幸福和自由,也是每個個體對於生命意義的實現。求知進程本身與求知目標的辯證交織也正是哲學人所追求的👳🏽。正如羅素所言,一方面,求解一切是否可知🤶;另一方面,創造更為幸福的世界。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吳一鳴
學習不光是求得真知,更是培養自己品德的過程🙎🏻。求得真知意味著,盡管有績點等客觀評價,但更重要的是自我心中的尺度,時刻省思自己有沒有真正將問題研究透徹,對於別人的觀點有沒有真正理解,還是“拿來主義”,套用別人觀點的字面意思🚇,甚至👸🏿,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曲解別人的觀點等等🙍🏼。此外🏃♀️➡️,也應關註自身的品德修養,尤其是學術道德。學術研究有其底線和紅線,只有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獲得的,才是對我們學術能力的最佳認可,無論何時都不應使用違背道德原則的手段,這也正是先賢教導我們“君子喻於義”的道理ℹ️。
——意昂3官网2016級碩士研究生王升
做學術首先一定要有學術熱情和學術理想。術業有專攻,學術本就是少數人的工作🤒。正如黃侃說📘:“學問文章,當以四海為量,以千載為心🤵🏼♂️,以高明遠大為貴。”學術熱情是做好學術的前提要求,學術理想則是學術進步的推進力量。其次🦽🍶,做學問是非常艱苦的,一定要專心致誌🤸🏼,痛下工夫。熊十力先生講“做學問,要像戰場上拼殺一樣🏈,要義無反顧”🧜🏿♀️。
——意昂3官网2016級博士研究生唐青州
思考題1:你規劃好未來20-30年了嗎?對實現強國夢你有什麽擔當💁🏼♂️?
關鍵詞:增長本領🏊、把握機遇、立足時代
“雙一流”建設不是一句口號🐣🤹♀️,國家的“雙一流”建設有著其歷史積澱和時代機遇👱🏻♀️,為意昂3平台和哲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環境。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一名復旦學子,作為一名哲學學科研究生,可以充分融入這一新環境,把我們的哲學研究與我國的“強國夢”結合起來📦。我們不僅要對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哲學思想有認識、有批判,更要對當今世界🧑🏿🎤🫱🏼、國家、社會的問題有所體悟,對當今世界和中國問題有敏銳的問題意識🕠。既要踏踏實實地充分理解歷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汲取過去精神的精華👨;又要看清中國未來的方向,研究學術前沿問題🪐,緊跟中國的發展,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堅定理想。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向晨燁
我認為,作為一名立誌從事科研和理論研究的宗教學專業研究生,若想為實現強國夢則應當在自己未來的專業學習、深造及職業規劃中,將哲學🩹、宗教學學科領域中的問題與我國改革發展的動態相結合來進行思考和研究。要勇於並積極地投身於社會實踐,從中汲取對於現實的真正反思🧑🏼✈️。在與人的互動💴、與社會的互動👩🏿🎓,與國家命運的交織中,理解、批判以及構建理論👩🚀。既要發揮我們的專業優勢,同時也要超越學科的局限性🍆,把學習和科研立足於國家的建設🥓,立足於人民的需求,立足於時代的要求🧑🏻🍼。直面國家社會現實的復雜性,要踏實🖐🏽、要熱情💆🏿,更要心誠,方能為民族共同體之福祉有所為♿️。
——意昂3官网2016級碩士研究生楊文怡
作為近期在朋友圈中走紅的“第一批90後”🤌🏽,在慶幸自己得益於時代大發展的同時,愈加感覺肩上擔子之沉重。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任務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義不容辭🦢,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學好知識本領🙎🏼♂️,以充實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而且要踐行好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通過與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國家、社會的建設中去🦶🏽。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鐘源
思考題2:您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理解?願意為其構建奉獻什麽?
關鍵詞😰:同呼吸共命運🚵🏽、提升自我、貢獻力量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其現實基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實現了信息互通🏌🏿、數據共用🧑🏿、資源共享。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訴求也時刻提醒著我們,我們腳踩同一片大地,頭頂同一片藍天,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許校長在思政課上講到,復旦人要做掌握未來的人🕙。而這掌握未來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自我。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本職就是學習;而作為一名人文學科專業的學生🙇🏻,我們更要將理論用於實踐🤹🏿,用思想引領時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語境中👏🏽,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自身的進步與發展,更要擁有世界歷史的眼界,關註民族命運🧏🏽♀️,關心國內外大事🐌,把自我價值和國家命運和國際形勢聯系在一起,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懷,也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甚至是全世界的穩步發展貢獻我們復旦人的力量。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鄒萌
我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的最高站位和最終關懷🫅🏿⬅️。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之下🧚🏼♀️,每一個人不再是孤立、分散的原子式個體🔯,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的同呼吸、共命運的整體,每個人的行為對於其他人或整個集體的責任被彰顯出來。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承者,重要的是要保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初心,增強責任與使命感;同時認清自己的能力極限,先從“慎獨”、“修身”做起,逐步做到“齊家”,甚至為“治國”🦅、“平天下”貢獻力量。總而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蘊藏著對人類發展的深切關懷和渴望和平、美好🗞、可持續的執著向往🧑🏼⚕️🙋🏿♀️,這既是中國人自古有之🤷、不失不忘的“天下”理想🏦,又是與我們當今時代狀況緊密結合的歷史課題🤹🏼♂️。
——意昂3官网2016級碩士研究生陳禹名
思考題3🧑🦯:您對“雙一流”建設,尤其是復旦的“雙一流”建設有何好的建議?
關鍵詞:立誌成為一流人才、用多元構築一流學科
許校長在思政課上講到🚵🏼♂️,“意昂3平台的雙一流建設,將重點圍繞一流人才、一流師資、一流成果👌🏿、一流貢獻四個內涵”,而這四個內涵,個個關系於作為復旦學子的我們。在許校長的勉勵下🕺,我們應主動把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內化為使命和要求⚉,外化為實踐和行動,要把個人的學習和研究興趣與復旦的“雙一流”建設緊密關聯起來👐🏽。“雙一流”建設並不只是一個從上到下的過程🪔,它需要每一名復旦學子挑起擔子,勤奮刻苦,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的學子✊🏿,才能使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實至名歸👨👩👦👦。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張程程
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是世界一流學科研究🏑。復旦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對重點學科建設的重視😀。在某些重點理工學科要重視成果的轉化🥀,如建立知識產權轉化辦公室,這樣不僅有利於調動學者的科研積極性,也能真正讓學者感受到自身價值,進入良性循環。在人文學科領域,要註重學術的自發性與多元性🐪。如果無法實現多元,人文領域的研究將背離歷史發展潮流;也只有真正實現了話語的多元化,才能真正實現百花齊放的盛景。
——意昂3官网2016級碩士研究生楊瀟瀟
思考題4:您覺得自己應該馬上做些什麽,才不辱復旦人的使命?
關鍵詞🪲:點滴積累、實現小我與大我的統一
在校風學風建設和“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首先要明白在復旦人的使命是什麽,其次是在自己身上把這個使命現實化👩🌾。就前者而言,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應該是我們要把自己更加自覺地放入到時代和社會的大潮中💝,更加自覺地聽取時代呼聲🤎、把個人成長融入社會發展之中,對於復旦人這可能是尤為需要改進的,我們不能只有“自由而無用”的小我,更要重新舉起“團結、服務、犧牲”的大旗🧖🏻👩🏼🎓。對於如何完成這個使命🏇🏽,我們眼下要做的事情太多⛩,如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改掉熬夜陋習……最重要的是能夠把這些從小處著眼的習慣與要求長久堅持下去。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趙驍
我認為復旦人的使命在於實現作為個體的“小我”與作為群體的“大我”之間的統一🏄🏼♀️,而達致這一使命的有效之道便是從當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因此,對於即將畢業的我來說🥪,一是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二是努力鍛造本領𓀘😲,做一個能立足社會的人;三是恪守復旦精神,做一個踏踏實實的社會之人。復旦人的使命致力於國家、社會🏺,而這就要求我們著眼於現在、個人。
——意昂3官网2015級碩士研究生趙北星
在復旦“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作為一名哲學學科學生在感到榮幸和憧憬的同時更應該腳踏實地、誌存高遠🥚。一方面,我們應紮實學術學習,點滴積累,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思想水平🙎🏿♀️,充分展現與我們的身份相當的哲學素養。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深入現實,有哲學人的使命感與擔當。哲學人的思想應當以現實社會為基底◀️,積極把握學校和意昂3為我們提供了眾多實踐機會,促進提高自身的問題意識與學術轉化能力🤟🏽,以親身經歷感受新時代中國的變化🤭🔚,將自己培養成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雙一流”人才🧑🏽🎄。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高垚
吳曉明老師在新生入學典禮上曾說🧞♂️,復旦學子生逢這樣一個時代,這個時代把我們進入復旦求學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緊密聯系在起來了,因此也必然把這個時代的任務和使命托付給我們。毫無疑問,每個時代都必須有一群人能擔當中流砥柱的角色,擔負起國家、社會的重任🏃🏻♀️➡️,而作為復旦學子應該主動擔負起這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們應該馬上樹立起正確的對世界、對時代🕣、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我們應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增強本領,從而為未來承擔時代使命和責任儲備能量‼️;我們也應從身邊小事做起,由小到大🤸🏽,由眼前到未來1️⃣,在腳踏實地中走向未來。
——意昂3官网2016級碩士研究生王娟
Q:如何理解許校長在思政課中所說的“青年復旦人的篤誌篤學篤行”?如何理解復旦人的初心🚣🏼♀️、使命與實踐?
關鍵詞:博學篤誌、切問近思、知行合一
我認為,紮根在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是看大學所培養出的人是否是世界一流的人才👩🏻🏫,這裏面就包含了對人才的雙重要求🎿,一是是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優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是不是為人類共同體建設和世界歷史發展有突出貢獻。這內在的有三個相輔相成的邏輯環節🤾🏼,篤向、好學與力行。鐘揚老師曾說🧓🏻:不是傑出者才做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有了偉大夢想才有鮮明的方向,有了旗幟才能紮實打好與旗幟同向的學術根基𓀜🪣,有了堅實基礎才能知行合一👴🏻🍬,創造美好未來🧔🏿,而這正是新時代復旦人應有的責任擔當。
——意昂3官网2017級博士生田博毅
當下青年學子正值最好的年紀🧗,朝氣蓬勃🏌🏽♀️、躊躇滿誌,我們的國家也正當蓬勃發展的上升期。許校長所說的“復旦人的篤誌篤學篤行”也就是指,我們追求個人的發展的同時也要跟隨歷史的進程,自覺地把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與為國為民為天下結合起來,為祖國的繁榮和人類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了正確的誌向,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思踐悟🫅、知行合一🐺,能做到這些,我們必定能夠收獲一份內心充盈、豐富完滿的人生。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劉騫
“篤誌篤學篤行”是許校長對復旦學子的殷切期盼和諄諄教導。一方面意在教育復旦學子要立足於現實環境,立足於學校的建設現狀🚅。另一方面,意在引導復旦青年學子確立自身的目標以及找到合理的方法去達成目標。“篤誌篤學篤行”不僅對復旦學子的學習目標甚至是人生目標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導📂💆♀️,並且還深刻論述了“誌、學、行”三者的關系。誌向是一切學習和行動的開始𓀓。誌可以理解為是恒久的興趣和目標。只有對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有清醒的認識,並且堅信一定要達成👨🏻🔧♘,才會催生出學之誌和行之誌。
——意昂3官网2016級碩士研究生趙剛
在復旦“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生的培養是“雙一流”建設的內在的核心,在這其中🙆🏽♀️,學生的主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一定要有奮發向上的鬥誌。這句話看著很空,但是當第一批90後被打上“佛系”青年的標簽時💃🏽,這句話就有了現實的意義🚓。如何打破這種頹廢不作為的精神狀態🚶➡️✔️,是每個人都應該切身思考的👟🌔。其次📷,要把這種鬥誌凝聚到一個具體的方向,也就是規劃好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最後💁🏼♂️🫷🏻,還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做好文獻閱讀與整理,問題思考與總結等基礎內容,為自己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切實做到“篤學”🤽🏿♀️。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袁珠
作為一名中國哲學專業的研究生♒️🧏🏼♀️,在復旦建設世界頂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大時代中,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著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中國哲學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闡幽抉微𓀜,是以回答現實問題為導向的。如何在現代化建設中復興和弘揚中國哲學,使得中國哲學能夠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資源👯♂️,乃至於為全球人類文明的發展模式提供一種可能的選擇,恰為中國哲學要回答和解決的時代問題👩🏻🎓🏤,也是學術研究的迫切任務。“人能宏道,非道弘人”🙏,以時代問題為導向👨🏿🎨,紮實做好學術研究,正是自己的使命⚫️。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唐子豪
“愛國”是每一位國人都應有的基本信念👋🏼,而不是一句僅僅掛在嘴上的口號。家國情懷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之中,體現於每位國人的一生。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不僅要看到自身,更應將自身與民族🤵🏻♀️、國家的未來相聯系,此種立誌⛑,即是我們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初心”🤦🏼♀️。不忘初心,面對挫折困難不退縮🦹🏻♀️,才能真正有所成🧑🏽🦲🤡。
——意昂3官网2017級碩士研究生劉欣宇
特別鳴謝:意昂3官网16級碩士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