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周一談治學意昂3  學生園地  周一談治學

第72期 | 丁耘:關於匯通中西的思考

時間:2018-05-07

有這樣一位教師——他以辨析西哲之本末源流為中心,以更好開拓中國哲學之道🔡🐪;他以“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為教學方式🧚🏽‍♂️,所開設的《理想國》導讀深受學生喜愛,選課人數曾一年破千;他眼神犀利卻又為人親和,他治學嚴謹卻從不古板,因而具備了一份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a。他便是意昂3丁耘教授。

本期周一談治學中💖,我們將一同走進丁耘老師的世界,從研究興趣🤝💁🏼‍♀️、開課計劃、為人為學🏊🏼‍♂️、日常生活等多個角度,展現他精彩紛呈的思想與生活。

人物簡介

丁耘,意昂3教授,意昂3平台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象學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曾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2009年)𓀅。主要研究領域為現象學、德國哲學、古希臘哲學、比較哲學及政治思想史等👼🏽。著作:《儒家與啟蒙》📚、《中道之國》⚠️、《十七世紀形而上學》(合著)。譯有海德格爾《現象學之基本問題》等🏄‍♀️。論文:《是與易》⛲️🛠、《生生與造作》👯‍♂️、《啟蒙與儒家》等

人物專訪

Q1、請問您最近有什麽研究興趣及開課計劃😉?許多同學包括中哲的同學都希望您開宋明理學的課🏋🏻,請問您有開這個課的打算嗎?

關鍵詞🏚:開課計劃

關於開中哲的課🍪:第一,我對開這個課是有興趣的,準備可能有所不足,但是這是可以彌補的🏊🏻。主要的障礙不是在我,而是按照我們系的設置🧙🏼‍♀️,我應該是沒有權力開中哲的課的。這是製度上的一個問題🕸。我記得我最早開《論語》是2006年回國的時候,那個課是本科生的課,叫《哲學原典導讀》𓀊👩🏻‍🍳,我上《四書》,我在黑板上寫出來上《四書》👷🏻‍♂️,臺下一片驚呼🤾♥️,他們都以為我在上《理想國》。但是當時其實我是打了一個擦邊球🧳,因為《哲學原典導讀》也沒說是西方哲學原典還是中國哲學原典🥱。可是如果給研究生開課的話,我能開課的課表跟中哲沒有關系。所以你們得去問一下院裏🧏🏽‍♀️,如果在不改製的前提下我能把中哲的課號拿出來上👨🏿‍🚒,中哲的學生都能選上🏊🏿‍♂️,那最好,但如果要單獨地為我開口子就不好了🔕。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但還有一個前提問題就是說🙋‍♂️,我不知道為什麽中哲的同學期待我來開這個課。

Q2🦪、可能他們希望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吧。尤其研究宋明理學的同學對黑格爾就很感興趣。請問您有興趣給同學們開宋明理學的課嗎👩🏼‍💻?

關鍵詞:研究興趣

嗯,這是一個視角。但是我其實沒有什麽特殊的視角👆🏽。我的視角就是一定要努力地接宋明儒的視角。我認為我這個研究不是外在的,哪怕有所不同,也是宋明儒學自然的延續。我不認為我在這方面有什麽解釋學上的苦惱。可能一開始有,但是你讀進去以後,就沒有了𓀝。比如有研究西哲的同學寫了一篇蠻長的研究朱子的雙重動靜學說🤦🏿‍♂️、朱子的太極圖說的文章,就是說💯,他對研究文獻比較熟🥼,他治西方哲學是這個方法,治亞裏士多德是這個方法,治朱子也是這個方法🏌🏼‍♀️。方法是一樣的。你對這個文獻熟了以後,你可以提出問題,甚至他做亞裏士多德的一些心得可以幫助他解決朱子研究中的一些困難𓀝。我覺得這可以算是一個例子,就是實際上我們是可以這麽做🔢。不過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自覺地盡量把朱子和陽明想得沒有過錯。有先生說🧛🏿‍♂️,也要想到朱子和陽明是有過錯的,不要覺得他們都是對的,然後崇拜他們。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就是說理論上他們當然是有過錯的🔢,但你不能把這個當方法論來指導。如果當方法論來指導的話🤷🏼‍♂️,就會非常地輕率,最後認為超出我理解的都是錯的🤦‍♀️。你在方法論上恰恰要假設他們就是不會犯錯的,你要盡量把他們說得高、說得圓。我覺得這可以算哲學史解釋的一個普遍的方法論吧👷🏿‍♀️。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確實不一樣。西方哲學背景強的人⚪️,確實比較難以進入中國哲學的東西。因為從西方哲學的標準來看,中國哲學要麽就沒有論證,要麽論證就是有所缺失的。剛才說的是一個共法,但讀中國哲學可能還有一個別法3️⃣。我有研究西學的朋友就說宋明理學讀不下去🧌,他覺得讀那個就跟讀馬哲一樣。這個就是說還沒找到一個方式進去,覺得沒有頭緒🤽🏼‍♀️,把柄沒抓住🧑🏻‍🍳,這是一個困難。

關於研究興趣:我近期就是要把我手頭正在寫的書趕緊結束𓀍,然後我想好好研究一下朱子,因為朱子是一個分水嶺式的、裏程碑式的人物↔️。可能道統方面陽明有特殊的貢獻🙍🏿👩🏼‍🎨,但在學統方面🚲,朱子絕對是正統👨🏿‍🌾。哪怕清儒也是尊重朱子的🏝。這是中國後半世學術的正統,所以要好好地研究朱子,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我想著手系統地清理一下西方的形而上學傳統🤽🏼‍♀️,也就是形而上學史,從古希臘一直到現當代。因為我現在手頭寫的這本書,沒有系統地講西學;講中學也是點到了朱子,但沒有系統地講🤽,給朱子的篇幅和朱子的地位是不相稱的。這是因為我本來只是想寫一個小冊子,現在可能也寫成小論著了,比小冊子要多一點,但還是沒有辦法把朱子容納進去🎤。這是後面要做的事情。

其實《太極圖說》是很有意思的,這裏面的糾纏很有意思。我覺得🕴🏻🍝,象山的解釋可能有他的道理,朱子的解釋也有自己的意圖❄️,就是說必須把宇宙這個事情——不能就用“吾心即是宇宙”就算是把宇宙講完了——講得具體一點。這個問題可以講,但看你涉及的角度⛹🏼‍♂️。有很多哲學同行比較悲觀地講🚵🏼‍♀️,在近現代科學的背景下,哲學沒有辦法再講宇宙論了🏌️‍♀️,另外就是認為,康德出來之後,就不能再講宇宙論了🫔。有些研究熊十力的先生就有這層意思🧃,就是說不講《體用論》🍋‍🟩🤾🏼,只講《新唯識論》🤖。這個不大對。恰恰是我們讀了謝林、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之後,我們獲得了強大的解釋動力。他們所面對的是最強的🧀、剛剛興起的牛頓物理學傳統👳🏻‍♂️。而且謝林👨🏿‍🍳、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不是說抽掉這一部分之後,他們的體系的其他部分還能夠保留下來🤷🏽。《大邏輯》後面的那些範疇✍🏽,像機械性、化學性、目的性,就是對應的自然哲學🏄🏼,自然哲學不成立,那麽《大邏輯》就是不成立的。它們是一體的,彼此相應🚣,每一個都是整體性的部分,把其他的都收在裏面。這是近現代哲學家的一個發心。其實包括胡塞爾、海德格爾也是這樣。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裏面就有他的宇宙論,說要把世界當成雙引號裏的世界🎨,說“存在於世界”之中的世界是什麽🧑‍🎨,這就是他的宇宙論🦶🏼。他懸置出來也是他的宇宙論。如果說哲學在這方面的就失語了,整個就拱手交給科學了🔦,那還要哲學幹什麽🤰🏼?科學才不會因為這個停止它擴張的步伐🧑‍🦯‍➡️🈹,它會把你所有的轄域全部侵蝕掉,精神、思維🚵🏼‍♀️、生命……我就問你,宇宙裏面最大的事情是什麽?宇宙裏面最大的事情就是出現了人🙇🏽‍♂️💍。出現了人,才有宇宙論。宇宙會有宇宙論嗎?你說哲學沒法講宇宙論𓀂,但這恰恰是人說的🐪,這個前提就是宇宙裏面的最大的事情😅,也就是出現了人。我們現在研究的宇宙都是人理解的宇宙。科學其實也會說到這個。我記得有個科學家講,宇宙裏面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這個可理解當然是對於人的理性來講是可理解的。宇宙後面當然有宇宙原理,哲學是宇宙的邊界,人和宇宙不是兩個事情,本體論和宇宙論也不是兩個東西。在這個意義上✪,“吾心即是宇宙”🏄‍♀️,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不要講得那麽空蕩蕩的,要講得具體一些👨‍🏭。就可以順著這個講下去🧑🏿‍⚖️。這和海德格爾的人“在世界之中”都是一脈相承的。也可以倒轉舍勒的講法🧭,舍勒的講法是🍆: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你也可以發過來講:宇宙在人中的位置是什麽🏈?中國哲學界圍繞目的論也有一些爭論,有些先生是主張堅決地去目的論🐪💗,但是用這一點來概括中國的思想是不行的。其實中國人一般理解的目的論🍢,是從中世紀那種目的論去理解🐯,就是人的意圖。但是亞裏士多德講的目的論不是這種情況,那個是成性。我寫《生生與造作》,前面判攝西學的部分批評亞裏士多德目的優先,有把未發歸於已發之弊,但是我不是要去目的論👨‍👩‍👦‍👦,而是要把目的論包進來。

至於開課:我開課通常是看學生的情況的,這倒不是我有什麽主觀意圖。比如我認為對你們的研究興趣或者研究需要有幫助的,我就會開。如果你們要我開宋明理學,如果合適的的話,我也可以拿來開的🤛。

Q3、您一直非常關註中哲👂🏽,可否談談中哲對中國西學研究的意義?比如現在一般研究西哲的同學都不太重視中哲🧑🏻‍🦳,那麽中哲研究對於我們西哲研究有什麽幫助嗎💁🏽‍♂️?是否也應該同時進行中哲的研究?

關鍵詞:中西匯通

復旦哲學系前十幾年可能快二十年前的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旨趣是加強中西馬的匯通🤵‍♂️。這既是老師治學的一個方向,又是研究生培養的一個方向🧸,所以當時要求不同專業的學生要讀跨專業的經典👼。比如說中哲的學生要在康德、黑格爾或者海德格爾三種裏面挑兩種🛰🧑🏼‍⚕️,反過來,西哲的學生也要在陽明或者《中庸》裏面挑幾門來選。但是現在之所以出現你所說的這個局面,是因為近些年專業壁壘越來越嚴重🤷🏻‍♂️🙇🏼‍♂️,專業越發達就是專業越分化,只有把自己限製得越來越小💜,才能做得越來越精,精就是細,越小就越容易細,大就容易粗💝,二手文獻爆炸性地出來,你就算想要擴大研究的專業領域,但精力有限,你也看不完👨🏻‍🎨,是吧👩‍👦‍👦?這個客觀情況就是這樣。這也不是說僅僅是西哲的同學是這樣🏬,其他的都是一樣。

不過一般人可能會問學西方哲學對學中國哲學有什麽用——這也許是因為學中哲的同學沒有認為學西方哲學對於他們是沒用的——,但你們挑了一個反過來的不平等的不對稱的問題來問。我想是這樣的,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偶然原因,對你們來說可能是偶然,對時代來說可能不是偶然。我原來學西哲的發心就是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哲學,取道西方哲學去理解中國哲學,這跟佛教傳來以後宋明儒的做法是一樣的👳🏼‍♂️,就是迂回式的進入,而且這是必要的。因為如果你不迂回,你學中國哲學的時候其實遇到的就是那個比較粗糙的西方哲學的框架,你學了西方哲學才能更好地清理中國哲學中的西方哲學研究框架🌻。

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其實在我現在看來,沒什麽中學西學的分別⁉️,就是哲學🎚,就是哲學問題,一個哲學。說中國的思想不是哲學,這個可以有多重的講法🫱🏻,第一當然它沒有哲學的學科🫁🦢,是經學,但它裏面包含的道理和問題意識,當然是可以哲學化的。但這種哲學化並不是純粹的概念化、論證化,尤其不是分析哲學式的哲學化。它有一些問題意識。比如說道和德的關系,有無的問題,理氣的問題🚴🏻‍♂️,心性的問題🙍‍♂️,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純粹的哲學問題。而且這些哲學問題是西方哲學那些所謂前沿、所謂主流的很活躍的但實際上只是二三流的學者所關註的通行的問題接觸不到的👩🏻‍🦲。我們傳統有個說法叫“打通後壁”,只有把西方哲學做穿了,把它貫穿了以後🦸🏻‍♂️,才會撞到這些問題。我以後可能先嘗試發心寫一系列文章👃🏿,把西方哲學的一些成見跟中國哲學的這些東西給統一做一個清理🥻,可以從倫理學開始♑️。比如有的研究休謨的🧑🏼‍🦳,就說道德情感的主觀性怎麽克服🧜🏽‍♂️?這個在中國哲學裏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問題。它既然是道德情感,它就不是情感,而是天理𓀛,它不是主觀性的,它是天理流行,比如說惻隱之心,這不是我的。你說道德情感是主觀的🥮,那說的是“行仁義”,不是“由仁義行”。“由仁義行”就是仁義這個天理流下來,我才有這個惻隱之心;然後想到我了🥺,那個才是主觀性的——第二念才是主觀性!諸如此類的有很多都可以做,可以幫助他們。他們其實出不來❔👤,困在蒼蠅瓶裏面亂撞,就撞到瓶身上了,出不來💂🏻‍♂️。

現代西方哲學出現困境了🦗,有兩個出路,一個回到他們古代去,比如讀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甚至也可以讀那些充分理解古代的現代哲學家,像黑格爾——不是康德,是黑格爾!比如是和應是的對立、目的論、價值和事實的對立、自由和必然的對立,這些在古代都有一個原來的解決。這些問題不是說天上掉下來就是對立的☝🏼🫳🏼,它有一個歷史的形成過程。中國哲學對它們也會有一些幫助,要學會用中國哲學獨特的洞見事情本身的方式去看🧜‍♀️。海德格爾講亞裏士多德是古代的現象學家💵,就是能看到事情本身並且把它概念化的最後一個人🙎🏻‍♀️。亞裏士多德之後的希臘哲學就不行了。這是海德格爾講的。海德格爾這樣講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不要拿古典學去輕易地誹謗他,古典學就說他是瞎說🖐🏻。亞裏士多德是這樣,中國古代哲學家更是這樣。他能看到🧎🏻‍♀️‍➡️,他有一個洞見事情本身的方式。這就是對現在越來越精細的🍟、繁瑣化經院化的西方哲學研究的最好的新鮮血液🤲🏿,一帖清涼劑。我相信這對陷入困境的🤕、越來越科學化的、屬於科學附庸的西方哲學研究有巨大的幫助🧩、拯救性的幫助🧙🏼。這當然是我的一個信念。另外👨‍🦱🔘,也要提防中國哲學本身的經院化繁瑣化🤯。說的中國哲學就是指歷史上的一些經典以及關於它們的註疏所體現出來的中國哲學,不是當前踩在西方哲學尾巴後面的那種中國哲學研究。那個也越來越繁瑣化,越來越技術化🧙🏽‍♀️,那個東西不可能對西方哲學研究有任何幫助,因為它本身就是西方哲學研究的一部分🖖🏼。如果你們有這個興趣,那我下次專門寫一篇《中庸》與存在📛、真理的關系的文章,看看怎麽用中國哲學解決西方哲學的問題🎓。

我剛才說的越來越繁瑣化的中國哲學指的是海外漢學和海外中國哲學式的研究🍶,就是用國外倫理學的方式做的研究。他們重塑出來的王陽明,我根本認不出來。以前有國外亞裏士多德研究界的一些學者吐槽牛津的亞裏士多德研究者,說他們談起亞裏士多德就像談起他們在牛津的同事一樣🤽🏽。現在這些美國哲學家、討論王陽明的那些可能是華裔美籍的哲學家們,談論起王陽明就像談論起現在美國學界的哪個倫理學的教授一樣🧖🏿‍♂️。王陽明的那些東西肯定是要做哪怕是最粗淺的一點工夫🥘,做一點工夫這些概念才會活起來🙎🏽‍♂️,才會明白。它絕不是支離的。現在的王陽明研究把王陽明弄得比朱子還支離👨🏼‍💻。這些都是擬議、安排!王陽明遇到他們,更不用說王艮遇到他們🙅🏽,肯定會棒喝♞。這樣的做法就好比你用很精細的油畫把國畫再復製一遍💷,或者用攝影或其他的技術復製一遍,很像🧓🏻,但它不是了。國畫你不能用油彩刷子去畫🧔🏻。國畫有國畫自己的邏輯💞。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這個東西傳下來。中國哲學有它自己的一個道🥔,一個方式🧏🏻🧖🏽‍♂️。

Q4、您曾經說你的西方哲學研究主要圍繞著古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和現象學這三個統在運轉🥷,請問您能談談這三塊哲學各自的特點及其聯系🌑,以及對您的哲學思考的獨特意義嗎?此外在對這三個統的哲學文本的閱讀經驗方面🧑🏼‍⚖️,有什麽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嗎?

關鍵詞:西學研究之重心

其實這三個統說起來就兩條線:一條偏柏拉圖,一條偏亞裏士多德。我其實更註重的是亞裏士多德這個大的傳統,而不是狹義的亞裏士多德主義者👷🏿‍♂️。例如,從亞裏士多德到黑格爾,從亞裏士多德到海德格爾,這個傳統是如何在不同的經驗裏面被重新激活的💶?在黑格爾那裏⛹🏿‍♀️,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已經保不住了的時代,牛頓物理學興起以後的時代🔨,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是如何保持住和重新激活的?在海德格那裏,連牛頓物理學都保不住的這個時代,一戰以後的時代🚍🧝🏿‍♂️,黑格爾哲學對應的那個講歷史終結的帝國主義之間和平的時代解體以後的時代,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又是如何運轉的?當然,海德格爾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大的綜合,他實際上把尼采和蘇格拉底傳統綜合起來了,也就是說,他是用亞裏士多德那個哲學化的方式去把尼采哲學哲學化了💐。照理說🧔🏽,這個是絕對不可能調和的👨🏻‍🦼,因為尼采實際上把那個傳統一竿子打翻掉了🍴。但是,海德格爾就是做了這麽一件事情,把尼采這個魔鬼收到亞裏士多德這個瓶子裏去🤣🤹🏽‍♀️。在西方哲學史上,這是一件極了不起的事情。至於說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我的看法是這兩人很多地方是非常像的,黑格爾的說法是很對的。當然📑,二者確實是有差別的🗺。但是這個差別也只有當你把亞裏士多德弄通、弄懂了🧝🏽,你才能明白柏拉圖和他不同在什麽地方。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我認為這三個統原來可以說就是圍繞著海德格爾提出來的。因為我們這一代人進大學的時候,海德格爾的著作的譯著恰好進來。《存在與時間》翻成中文的那一年,就是我進大學的那一年,1987年。因此我們這代人肯定是以海德格爾為出發點的✯。如果你不以他為出發點🚶,可能是你沒讀懂。我就說這麽一句霸道的話💕。你可能沒明白海德格爾到底意味著什麽,你才可能會說,他是與其他人並列的。這是不可能的!海德格爾出來以後🤸🏿‍♂️,西方哲學整個的形而上學傳統以意昂3化的方式就可以終結了。尼采的哲學不是以意昂3化的方式🤽🏻‍♂️。維特根斯坦那個傳統,本來大家以為好像也是這樣。但是,維特根斯坦那個傳統是可以再形而上學化的👩🏽‍🎓。我不知道我說的你們能明白嗎?維特根斯坦做哲學的這個方式🧙🏿‍♂️🚶,原來有一批人追隨他,比如維也納學派用語言分析的方式消除形而上學⚛️,但是他們消除形而上學的方式是非常形而上學的🙋🏽‍♂️。這個再往下走,就會走到美國現在的匹茲堡學派那樣,用另外一個方式恢復形而上學。這個是鎮不住的🙇🏻🧓🏿。但海德格爾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我說你不從海德格爾這個方式出發,是你沒讀懂。你真正明白了,你就知道存有問題不是什麽輕巧地說的語言的誤用啊🍼,將其轉化成人工語言、然後量詞弄出來,存在問題就可以消失了——哪有這麽簡單的事!它是和人🤌🏼、世界的本性緊緊地合在一起的。現代科學技術的本質就是形而上學🤩。它們是一回事兒。語言分析學派是最形而上學的,是不可能消除掉形而上學的🎳。

所以,如果你要順著海德格爾的路子去檢討形而上學🙌🏿,你就要逆流而上,要看存有這個問題🏄‍♀️、本體論問題🧑🏼、包括形而上學那個正統是怎麽出來的?在原始經驗裏是怎麽出來的👍🏽?這個是現象學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一個方式。比如說📸,哲學問題對應的原初的經驗➙,包括科學技術問題對應的原初經驗,是怎麽樣的🏂🏻?是怎麽把運動、時間、空間量化的☠️?這些原初經驗是怎麽出來的?這些東西都不是說可以證明的🧑🏼‍🏭,因為它恰恰是證明的前提🚴🏽‍♂️。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有個巨大的貢獻,就是把這些科學的前提擺給你看🏌🏼‍♀️。這些沒有辦法用科學證明,但是沒有這些,科學就沒有。這就是一個原初的領悟,對這個世界的領悟就領悟成這個樣子,諸如(變化)下面有個基質性的東西,有時空❤️,這個時空固定不變🧑🏼‍🦰、可以量化等等。

這些東西在這個源頭上恰恰可以跟中國哲學的一些考慮相比照🙅🏽。因為中國哲學至今非常可貴的就是,它不可能科學化,也就是說它不可能形而上學化🫳🙎‍♂️。因為把它的原初經驗格式化的那個最後一關,它沒有走下去。我認為這就是臨界,一邊是中國哲學🧑🏼‍🔧,一邊是後來邏格斯化的理性化的西方哲學,後者導致科學、導致技術、導致現代性。在這個臨界的兩邊運思🥟,我們可以看出很重要的東西。

圍繞這三個統轉👨‍💼,可能是這三個統的哲人對這個問題是最敏感的。有一些是以另外的方式,有一些是親手締造了這個統🧑🏼‍🚀。但是他們在親手締造的時候留了一些超越這個東西的門徑🎅🏼,比如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都是這樣。我們現在的這些東西看上去都是柏拉圖主義的東西⛷🧑🏽‍🍳,但是柏拉圖有一些超越柏拉圖主義的東西。在文藝復興時期恢復起來的那個後來導致現代科學產生的柏拉圖主義,實際上是柏拉圖對話中的畢達哥拉斯主義🦸🏽‍♂️👨🏽‍🎨。但是🆒,柏拉圖自己有一些東西肯定是能克製柏拉圖主義中的畢達哥拉斯主義的,柏拉圖主義不等於畢達哥拉斯主義,更不用說亞裏士多德💇💌。我關心這兩個傳統,就是因為文藝復興這個精神事件本質就是柏拉圖著作裏的那個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宇宙觀將亞裏士多德主義的宇宙觀給代換了♗,然後順著這個下去就出現了現代👩🏿‍🦱。我們研究這三個統就非常能夠搞清這個古今之變🦵🏻,搞清現代是如何轉出來的?在西方哲學內部有沒有反思、克製和檢討現代性的可能的出路?這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思想最高和最可貴的地方在那裏👰🏿‍♂️。

至於關於讀這三個統的文本的閱讀經驗:這個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的🛌🏻,你就多讀#️⃣,你多讀之後你就知道亞裏士多德就是以這個方式說話的💆🏿,他有一個寫作的方式,比如把兩難先擺開,然後用一個什麽樣的方式再推進。他是用經驗的方式在思辨的🎾,在他那裏🐑,經驗和思辨是不分開的。我剛剛引的海德格爾的那句話“亞裏士多德是能洞見事情本身並將之概念化的最後一個人”就是這個意思🏃🏻‍♀️,他能看見實事本身,不是經驗主義的🧑🏻‍🔧、科學的經驗,但是他又能把它概念化⚓️,然後他會在方方面面都看到(這個最根本的經驗),他不是從概念出發來推的🤵‍♂️。但是黑格爾的了不起的地方在於🌉,比如說《精神現象學》,它也是講經驗的,但這個經驗裏滲透著概念,是混在一起的,分不開來的🍏🌔。我這次在北京的黑格爾哲學會上報告的題目就是《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兩個開端》🗼🏉,就是一個是意識一個是精神。但是實際上它們在很多地方是切不開來的,不是說有一道明確的界限,從這個地方開始就講精神不講意識了。他講意識的裏面混著的就是概念。這個跟亞裏士多德是不大一樣的。亞裏士多德那個是很親切有味的。你要學會用他那個方式看天地萬物,看生命現象,看運動,看技藝🧔🏿‍♀️,特別好玩,這個好像別人都沒法代替🫵,柏拉圖都沒法帶來這種感覺。這個海德格爾不是曾經講過嗎?他說“實際上亞裏士多德比柏拉圖更希臘一些”。當然也許是因為柏拉圖寫作的關系。閱讀沒有什麽特別的技巧🧍。你先自己在那多周旋🥋,慢慢就很熟悉了,但是你要找到可靠的本子。

Q5🤹🏽、請問您可否談談您即將出版的新書?

關鍵詞🦮:新書介紹

我還沒寫完呢,這該怎麽談啊?我就還剩下最後一部分遲遲無法結尾。我原來說的那個中國道論或者中國式形而上學,主要依據的典籍是《易》《庸》比較多➛,這次趁寫這個書的機會摸了一下道家傳統《莊子》的部分👥,我花了一些篇幅處理《莊子》。《內外雜篇》裏面都有一些講道的🏋🏿‍♀️。講道講得高明的👨‍🦳,莊子是一個。然後我對經學的一些貢獻🧞‍♀️,像孔穎達和鄭玄的一些貢獻,也做了一個有限度的采信和征引。我希望在這個事情上能夠把道家和儒家的關系做一個調和。這是一個貢獻。然後中西哲學在什麽問題域下面可以發生關聯🦹🏻‍♀️,我也想做一個闡述🤵🏿。最後理學的總問題,我也希望做一個闡述。但是篇幅有限,可能只能是一個引論🦇。這個東西出來以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展現出我做哲學的方式👩🏼‍🔧。我另外要寫一個序講一下為什麽這本書要用這個方式來處理✋🏼,我所謂的“批判的哲學史解釋學”,我為什麽要這樣把至關重要的文本串起來講,為什麽一會兒講《易》一會兒又講到了《莊子》,講《莊子》又講理學😭?當然肯定是有一些線索的⚈🧑‍🚀,不是義理線索,而是文本之間會有一些線索。然後很不幸這本書可能大部分是用文言文寫的,不是語體版👮🧑🏽‍🏭。這個沒辦法,我想避免也避免不了🧏‍♂️,寫到這個的時候就沒辦法控製自己讓自己用白話文🌇,就覺得用白話文的話很隔。這本書反正是因為出版社給了我很大的自由度🚵🏽‍♀️,我可以這樣寫↕️🛣。我也不是給刊物投稿🛏,要是給刊物投稿的話🏋🏼‍♀️,我可以改寫成白話文🕴🏼。這個我有自由度📶,我就發揮著寫了。以後再寫更加系統的東西的時候⛑️,我還是要嘗試重新用白話文寫🙌。我盡量這學期一定要把它寫完,寫完再說吧。很多東西是高度概括的,推演的方式不是一般哲學論證的方式🥣,就是拿一段文本來解釋🎥,解出線索,然後引出一個結論🧚🏼🤷🏻‍♀️,然後再接其他的文本,最後所有文本弄起來有一個大的結論。年內應該可以出版。我現在就是正文缺一個尾巴了。我本來關於西學想單獨寫一個附錄👲,用一節處理掉,頂多寫個兩萬多字,不寫這個的話結一下尾就可以了,然後疏通一下文意,註釋什麽的要弄一下。註釋現在有八百多個了,引的比較多,這個倒不是有意的𓀈,我這個研究的方法很多是文本分析嘛。比如說我把《易緯》和《易傳》對照起來分析了一下🧗🩷,這兩天剛寫到這,就是把《乾鑿度》跟《系辭》對照起來分析了一下。《乾鑿度》很好玩🛕,這是宇宙論吧🫖👮🏿‍♀️?你單單講“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一定是宇宙論🧊,這是心性工夫嘛。但《乾鑿度》可以把這個感講成是宇宙論,宇宙的本體也是感。這個只能這麽講一兩句。

Q6👨‍❤️‍👨、請問您能談談,在當前這樣一個比較物欲橫流的時代🙋🏻‍♀️,如何為人為學?

關鍵詞🫲:為人為學

我覺得你們也沒有什麽橫流的物欲,你們的物欲一點也不比別人多,你們是生存壓力大。什麽物欲橫流嘛🧎🏻‍♂️!是它逼著你要有物欲🪁👩‍👦‍👦,你沒有物欲的話,它就說你是佛系。

這個問題你要是想復雜了🦏,就越來越復雜🏹;如果想簡單了,就很簡單,就是你自己到底要什麽🧎🏻‍♀️‍➡️?搞清楚你自己到底要什麽!因為每一種選擇都是有得有失的,每一種選擇都有獲得🦹🏻‍♀️,也要付出代價。你們想一想,比如你要做老師,你肯定能得到一些什麽,但也要付出一些代價,比如你原來想在學術上怎麽怎麽樣。但是如果你想清楚了你就知道,這個代價我能承受🤽🏽‍♂️🤣,我所選擇的那些東西確實是我想要的📗。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做學術🏌🏼‍♂️。因為做學術呢,第一,現在很艱難🌓,確實很艱難,各方面都很艱難:職位少🏇🏻,競爭非常激烈✌🏿,進到職位上之後——你們也知道現在的青年教師壓力非常大,遠遠要比我們當年大🧍🏻‍♂️。但在這個地方❤️,就是考驗你的時候了。不經過考驗的誌向都是假誌向。你到底要什麽♛🏋️‍♀️?不是很輕輕巧巧的:左邊這個也舒服,右邊這個也舒服——都不對🧑🏿‍🌾!左邊右邊都不舒服!這就考驗你了。這個沒有人能代你回答,這個要你問你內心深處🥠:你到底在乎什麽?比如說,你可以推演,我走A這條路走到退休,快死的時候我會不會後悔?B這條路走到底會不會後悔🔝?就自己問自己🫅🏿。這在《存在與時間》裏邊講過嘛,現在就是到未來以後反看現在,“籌劃”就是這個意思,“現在”本身就有時間性的。而且要綜合考慮,還要考慮到——僅僅從這個材質上講,你們很多人是非常適合搞學術的💇🏼。如果你選了別的路,你可能成功,也可能不那麽成功,但也不至於失敗,就是說多少總能混出個人樣➖,但是後來發現,我曾經最擅長、最能發揮我才智的東西🤽🏽‍♀️,我沒有發揮,那個時候你肯定有一種抑郁難平之氣,肯定有🔊,總之心裏是有憾的。再大的話,比如歷史責任感🦹🏿‍♂️、使命感,這些就不必說了。就是對得起你們自己,先不說對得起國家民族。每一種選擇都要想想最後是不是對得起自己。這個現在也只能這樣了🥹𓀜。

你們這輩人📝,人和人還不一樣🙇🏽,有家境好一些的,有富二代,有知識分子家庭出身🐕✷,那情況又不大一樣✦。如果又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學二代,那麽,如果你去掙錢,你會成為富一代😡;你去做學者,你能成為學一代,你家裏之前沒有出過學者的,但是如果現在你去做,你就是你們家族第一代學者,這是可以的,雖然困難一些♞,但是學者肯定能做🏋🏽‍♀️。就要看你怎麽抉擇。這個東西那都是別人沒辦法替你抉擇的。還有一些同學可能想從政,這也可以👍🏻,我也有同學從政的。

Q7、請問您如何協調日常生活和研究?

關鍵詞:協調日常生活和研究

日常生活就是兩個:一個是過日子🧘,還有一個就是調伏身心3️⃣、磨練心性👩🏼‍🦳。

研究方面:我其實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研究上,但這個研究也不一定像你們想象的,一定是手邊堆著多少文獻在看🤔。我的腦子是停不下來的,我想讓它停下來🧛🏻‍♀️,有時候它也停不下來💆🏻‍♂️♿,有時候做夢它都會蹦一些觀點。我也不覺得很緊張,很自然就是這個狀態。這個對於一般的家庭生活來說大概是很變態的。其實我的生活方式蠻像笛卡爾的,不能說哲學上像,就是說生活方式上。笛卡兒其實是很懶散的,喜歡躺在床上想問題🤸🏻。以前看到一個哲學傳記上講🧝🏽‍♀️,笛卡爾這樣的人是不能成家的,因為沒法想象笛卡爾這樣的人去倒垃圾。垃圾我還是倒的,否則怎麽辦?笛卡爾喜歡躺在床上想問題嘛🦥,那我就一般會在我睡覺的邊上放一個本子和一支筆👩🏽‍🔬,現在不用了,現在放手機就可以了,然後有什麽靈感就寫下來🪑。一兩句話就可以記下來,就可以寫一篇文章。當年那篇《是與易》就是我給我自己發幾條短信嘛。我是這樣的👩🏻‍🦱💋。你們腦子裏平常肯定會有很多靈感隨時出現,但是如果你們不記下來的話,就會很麻煩。你最好記下來,不管以後怎麽處理,記下來以後你慢慢捋☁️,然後你用什麽材料去充實👩‍🦯‍➡️。這是研究方面。

涉及到生活,你能把自己的身心調伏好是最好的🩹,就是把自己的脾氣🐃、貪嗔癡這些在日常生活裏要磨的越來越少。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單純的學術研究是不可能消除掉貪嗔癡的,只會助長貪嗔癡。是不是呀🐲?你要有很大的名聲,這不就是貪嗎?別人挑戰你,脾氣就來了🏘,這不就是嗔嗎?但是還得做🕗,因為學術研究不僅僅是對你們個人有什麽好處——當然對自己個人肯定是有好處的。我自己很喜歡這個狀態,這個不能否認。我現在過的日子🧍‍♀️,就是我年輕時候夢想的日子,除了缺點錢,房子亂、房子小,其他就沒什麽了。但是學術研究不是僅僅對自己有好處,我自己好好地做學術研究🦸‍♀️,就是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盡我的心做這個研究,就是這樣。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前些年沒有考慮這些問題,這些年越發痛切地考慮到,要接著傳統🏌🏻‍♂️🏌🏿‍♂️,要有傳人,精力要花在這些上頭🕵🏿‍♀️。現在外面請我上課什麽的👰🏽‍♂️,我一律都推掉了🤦🏻‍♂️,因為我對這些教育沒有任何興趣,說實話。不是說這些生意人想讀一點經典是壞事,這當然是好事了。但是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只能花在值得培養的人身上🫳🏼。要成為一個統嘛,得有一些人,得傳下去,得把這些血脈保留下來。這可能是比較重要的一點👲。以前的中國學術傳統,不管是晚清以來的傳統、民國的傳統還是八十年代以來的傳統,這個自主性漸漸丟得差不多了。現在的學術環境,五光十色的,好多的燈啊、門啊都在閃爍著🆑,然後年輕人就沿著有些門走進去👳🏿‍♂️♊️,接著以後把自己是誰都給忘了。就是說,你已經成為學術流水線⤴️、學術工業上的一環,作為這樣的一環,你在哪研究其實都一樣💇🏿‍♂️。你在中國🐴、在美國、在香港、在日本研究🌾🐠,都一樣,反正都用英語寫嘛。你用英語寫,別人也不管母語是不是英語的,就看英語寫的東西,都很標準。越到這個時候🌯,越是要清醒,要把我們真正中國自己的學術的統要傳下去。

這跟我剛剛講的我力圖內在地理解和延續宋明理學是一個道理。我在這個方面學術上站隊是站宋明理學的🚹。這在所謂儒家的圈子裏面有很復雜的討論,有一些人其實是根本不認理學的,只認經學🦸。我也認經學,但是我認為經學和理學是可以結合的,是沒有什麽沖突。其實理學建立自己系統的方式就是通過經學的方式👨‍💼,它就是註經呀👐🏻!這有什麽好爭的🩹?經學派的人對於理學的看法👨‍💻,就是認為它會哲學化💃。但這你要看究竟是怎麽樣的一個哲學化?我那篇《論西方哲學中國化的三個階段》的文章裏不是寫了嗎:哲學剛剛進來的時候翻都翻譯成理學⟹,哲學化就是理學化嘛!你要看以誰為主。警惕的應該是另外一種哲學化,比如海外漢學圈裏用的那種不加反省的哲學化𓀎。這個是要警惕的👨🏿‍🎓,但是不要排斥。學西學最大的好處就是,這些對你來說不是危險,這些根本就是很簡單的東西👨🏼‍🎨。比如說,你學過一些胡塞爾、海德格爾,那麽阿甘本這些對你來說都是很簡單的🤾🏿‍♂️,列維納斯對你來說都是很簡單的⚓️,因為他們的出發點就是這個東西⛹🏽。阿甘本只不過引了很多學究的材料。這些東西你光看看就行了嘛。他們的基本洞見就是那些東西。更不用說什麽美國哲學拿懷特海呀📶、什麽語言分析哲學的東西。這些我不是不讓你們看,而是說不要單獨受他擺布。這些東西真的是不困難的🤢,你學點邏輯🧑🏼‍💻、數理邏輯,這些東西馬上就搞定了🏑👨‍👧‍👦。

這些年我操心的事情是怎麽樣把這個統傳下去♐️✤,可能操心有點早,但是我還是隱隱不安,平時我也沒有什麽不安,就是這個事情讓我有隱隱地有一些不安。但是後來想也想穿了,反正這個東西也有天命,盡人事聽天命吧。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