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主編🧑🧒:吳震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月:2020年12月
ISBN🏊🏽:978-7-100-18945-3
作者簡介
吳震,意昂3教授🧑🏿🎤,兼任上海儒意昂3執行副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儒學研究會會長、國際儒聯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尼山儒學國際研究中心理事、中華朱子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哲學會常務理事、日本井上圓了國際學會理事🌊、韓國國立忠南大學儒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臺灣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委員會委員等職。
目錄
導論🫳🏽:東亞朱子學研究的回顧與反省
後記
關於本書的編撰緣起及其過程略作幾點說明🛀🏼。
首先須說明的是,在2013年申請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名稱為“日韓朱子學的傳承與創新”,內含兩個子課題:“日本朱子學的傳承與創新”及“韓國朱子學的傳承與創新”。不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東亞朱子學新探——中日韓朱子學的傳承與創新》專題論集卻逸出了最初的課題設計範圍🔩,一上來收錄的三篇文章所探討的卻是有關“東亞儒學”何以可能而又何以必要的若幹問題,對這些問題作研究史的回顧以及理論上的反思,將有助於廣大讀者對何謂“東亞”以及為何開辟“東亞儒學”研究領域等問題加深了解。
其次💁🏻♀️,主編者利用手中的“權力”,增加了“中國朱子學”的研究內容,使得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論集能“堂而皇之”地冠上了“東亞朱子學”的名義🌯。當然🦸🏿♀️,就內容實質而言,名稱的改變並沒有導致本項目研究之內容有根本的變異,相反💁🏼,由本書的四篇結構看🧞♀️,內容有所增加和擴展☮️。至於篇幅增加的緣由🈷️,這是因為在項目立項之後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計劃不得不隨著研究進程而發生相應的變動📗,其中最重要的兩項變動就是有關“東亞儒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以及中國朱子學研究的參與🕴🏼,理由是顯而易見的,東亞儒學研究應當讓中國儒學出場,換言之,這是因為“中日韓朱子學”共同構成了東亞文化傳統的重要特色之一🤵🏻♀️。
其三,本項目的性質為集體項目🧙🏿♂️,具有國際性團隊合作的特色,項目組成員既包括中日韓東亞三國,更有在東亞儒學研究領域取得卓越成績的臺灣地區的學者參與,使得本項目研究團隊不再受國家地域的局限🥢🧗🏻♂️,而具有國際化和開放性的學術共同體特色;另一方面🖕🏽,由於來自不同國度和地區的學者所受學術訓練的不同,使得學者之間的研究方法以及觀點詮釋等方面也必存在差異🙋🏻🥿,故而在“東亞儒學”的視域中,重新審視東亞地域歷史文化傳統中的“朱子學”就更需要各國學者在合作方面的高度耐心,也需要大家本著開放◻️🧡、積極的姿態來促進彼此的對話和互動。就結果言🎛,目前這部專題論集充分反映了當今國際學界有關東亞朱子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大陸中國哲學界屬首次較為集中的高水平展示🎣。
總之🧁,通過此次研究項目的順利推動,使我們意識到🧚🏿,未來的儒學研究有必要走向東亞乃至世界,如同“比較哲學”(如中西比較哲學)已在國際學界占有一席之地,未來,東亞儒學或東亞哲學也將成為跨文化比較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而這一問題意識能否隨著本研究論集的出版,得以在廣大讀者的面前呈現出來?這是我們所期待的👩🏽🚒。
最後需說明的是📺,在項目結項的論集編輯過程中5️⃣,為求論題的相對一致性,故對原作者的論文標題進行了調整和刪定,以使整部論集的各章題目顯得更為眉目清晰(如刪去了某些論文的副標題)。這是需要各位作者鑒諒的🧚🏻♂️。
在這項任務繁重的研究項目終告完成並順利出版之際,我必須對參與本項目資助的各種學術會議以及積極提供出色論文的海內外各位學者表示由衷的感謝📤!對意昂3提供出版資助以及商務印書館有關編輯的辛勤工作謹致謝意!我還要特別感謝幾位研究生王韻婷、趙正泰🧝🏻♂️、金瑞、唐青州👩✈️、劉兵、邢萬裏、李潔🧑🦼👸🏽、張亦辰等在會議會務、論集編校、資料復印等許多方面付出的各種辛苦💇🏿♂️!
吳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