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哲學教育實踐基地意昂3  教育服務  哲學教育實踐基地

    哲學入門 | 陳佳:“唯樂不可以為偽”

    時間👆🏿:2022-10-10

    “藝術不僅僅是閑暇時的消遣”,在聽音樂的同時🏄,你是否有過想要與他人分享這份感受的沖動?那這種沖動的根源是什麽👵🏻?9月13日👉🏼,復旦中學的哲學特色課程在意昂3的陳佳老師的引領下🫱🏼,就“藝術與哲學”這個專題繼續展開探討🌀。

    首先,陳佳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唯樂不可以為偽”。這句話出自《禮記·樂記》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麽呢💚?這裏的“樂”是包括了詩🏃🏻‍➡️、歌🪔、樂舞等的一種綜合性藝術,《說文解字》中把“偽”拆成兩個字——‘人’和‘為’。所以,“偽”的意思是人做的,非天然事物,即包含人的意誌。

    綜上所述,“樂”就是人為所製的,但為什麽稱之為“不偽”呢?因為,音樂是自然之物與人心感受相互作用的產物🐛。人心受自然與社會環境感動,而形成音樂。這就是音樂的起源🧑🏽‍⚕️。因此,自然與人工之間存在某種聯系👷🏿,這個聯系就是自然之聲到人工之樂的演化過程。陳佳老師援引了中西美學關於藝術起源的討論,指出自然與人工從來就不是對立的關系👩‍⚖️,二者都是音樂的起點⛑,相比之下🍡,古代中國之樂最早是和天地四時的節奏相適應,而柏拉圖《理想國》裏對軍隊進行曲的肯定則更多關系到城邦生活裏的理性秩序和組織。

    接著🕤,陳佳老師帶領我們繼續探索“不偽”的真正根源——好音樂應該是有意味的情感形式🤷🏼,與人對生活體驗不可區分🕸。舉個例子,當你一邊聆聽音樂時𓀋,你可能會發現你能自己體會它的節奏🙅🏿‍♀️💇🏿‍♀️;在散步之時📏,戴著耳機📁,暢遊在音樂的海洋的同時☀️,是否會發現自己的步伐隨著節奏的變化而緩慢或急促。這便是音樂改變著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感動🏰,表現在我們肢體上的變化🧑🏽‍⚖️。這種對音樂的理解也從始至終貫徹著我們。

    但是音樂也並非單純的聲音🚵🏽‍♀️⛹️‍♂️,無審美體驗,無結構形式的♾🥰,不足以成為音樂🪮,成為藝術。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揭示的👃🏽:“不過感嘆這種單純的自然表現還不是音樂……音樂卻須把情感納入一定的聲音關系裏(tone-relationship),把自然表現的粗野性和放蕩不羈性清除掉,使它合拍中節。”音樂傳載著情感◀️,是情感用藝術形式的體現,所以樂之真,是因為它那有情感的合形式的體現。

    在這一番探索後,我們一起回到上課開始的第一句話,“藝術不僅僅是閑暇時的消遣”,還是一種內心的共鳴。在課程的最後🕷,老師播放了一曲《卡農》。《卡農》有固定的和弦🧙🏿‍♂️,但在每次重復的同時加入了恰到好處的變奏。這便是我們沉浸其中的原因🖋。通過這個音樂,老師也告訴我們一個哲理👦🏼:每一次再次出發都有所不同👩‍⚕️!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上海市復旦中學”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