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信息
《<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闡釋》
作者🕵🏿♂️:吳 猛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發布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ISBN🙍🏻♀️:9787542676412
作者簡介
吳猛👱♂️,1975年10月生,哲學博士😣😒,現任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3平台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法國馬克思主義,近期主要從事《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研究,以及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關系的研究。出版著作《福柯話語理論探要》《歷史的肉身🧏🏼♀️⛲️:<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當代解讀》,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闡釋》是吳猛教授近年來在《資本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領域所做工作的一個匯集,包括發表在不同刊物上的16篇文章🤲。在本書中,這些文章在同一個邏輯線索下被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個線索就是🧑🏼🎄:在《資本論》認識論研究中關註其意義論維度🤘🏿,並在對這一維度的深層內涵的探問中追溯到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意義問題🌹。作者試圖以此方式將馬克思哲學理解為一個在當代語境中彰顯其獨特思想意蘊和理論價值的具有內在統一性的整體。本書所收入的文章有多篇在國內學界產生過較大影響,圍繞這些文章所提出的主要觀點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學術討論(比如關於“價值形式”和“形式分析”問題的討論🧑🏿🎨,以及關於《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的討論,等等),將這些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術界,將有助於相關討論的進一步展開和走向深入。
本書內容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探討的主題是”《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主要呈現對於《資本論》的意義論解讀的基本理論成果。下編討論的主題是“在意義認識論視野下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試圖在意義論視野下重新理解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目錄
導論 何謂《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
上編 《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
第一章 對《資本論》意義論維度的初步探索
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質👨🏻🔬:一個現象學的分析
《資本論》對啟蒙話語的解構:以“平等”為例
走向一種《資本論》的形式語法學
《資本論》中的“對象性”概念及其語義學意義
第二章 從意義認識論角度重新理解《資本論》
阿爾都塞《資本論》解讀的困境及其意義論根源
重提這個問題:何謂《資本論》的“辯證方法”?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的認識論變革
反映論是《資本論》的認識論基礎嗎?
第三章 意義認識論視野下的形式分析方法及其運用
價值形式分析與平等問題
價值形式: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論定位
重思《資本論》中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問題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石嗎🦈?——從形式分析的視角看
下編 在《資本論》意義認識論視野下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
第四章 重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前史”
“自我意識”的意義論內蘊: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哲學視野
青年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觀念的哲學基礎
第五章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轉向與認識論問題
費爾巴哈的空間原則與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德意誌意識形態》中的認識論問題:視野與局限
第六章 在意義論視野下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諸理論支點
杜威“經驗”概念與馬克思“實踐”概念之比較
論馬克思的“否定”概念
後記
後記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文集,是筆者近年來在《資本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領域所做工作的一個匯集,包括發表在不同刊物上的16篇文章🪷🛅。
這些文章被整理為六個主題👧🏻🤵🏿♂️,按照讀者目前所看到的順序進行排列。這種編排方式本身只是為了方便讀者按照一定的主題閱讀🎴,因而既沒有按照寫作或發表時間排列文章,也沒有刻意在每篇文章或各組文章間建立某種邏輯聯系。不過,這一編排方式卻的確與筆者內心的一個願望暗合,這個願望就是,能夠有機會為自己此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做一個階段性的梳理🤵🏽♂️🩺,整理一下工作的頭緒,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個相對穩固的基礎。因此⛹🏻,讀者所看到的這些文章的排列順序🉐,其實正體現了我對於自己前一階段工作的內在理路的理解——盡管或許有些文章僅僅是在主題或研究對象上而非觀點或內容上滿足它所在的“位置”的要求。比如,這些文章中較早完成的《杜威“經驗”概念與馬克思“實踐”概念之比較》和《“自我意識”的意義論內蘊: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哲學視野》兩篇文章其實是在我開展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工作之前完成的工作,但我仍然根據主題將它們放在現在的位置🧗,這並不代表我認為它們就內容本身而言真的符合本書的某種“內在邏輯”的要求,而只是表明在這個位置上應該或可以有這一主題的討論(事實上,由於寫作時間跨度較大🈲,這些文章一方面在觀點上並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在一些論證和材料上也會有交疊之處)🧛♂️。當然,這樣的一種處理其實也表達了我心中的一個遺憾,即我目前只是以這種文集的方式🧝🏿,而尚未以自己曾期待的系統性著作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研究理路↩️。
我對於將《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新理解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性研究方案,雖自覺尚不能說是一個十分成熟的方案🩺,卻也並未因此而惴惴不安👨🏽💻。這固然有自知“木已成舟”時的惰性起作用的緣故,不過更進一步的理由似乎還在於,這一方案在由一個初步的設想發展為一個我著力加以建構的理論框架的過程中↪️,的確向我展現了其內在包含的豐富理論內容⛱。我在《資本論》認識論研究中關註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意義論內涵🦅😵💫,並以對這一維度的探尋為基礎,進一步追問歷史唯物主義本身的意義論維度👩🔧,而我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將《資本論》認識論問題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理解問題聯系在一起的。我試圖以此方式將馬克思哲學理解為一個在當代語境中彰顯其獨特思想意蘊和理論價值的具有內在統一性的整體。本書收錄的這些文章表明,我關於這一理論框架的建構工作,尚處於探索階段👨👧👦,還有諸多理論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我的這些帶有試驗性質的工作,大多是在參與學界討論的過程中完成的。衷心感謝各位批評我和鼓勵我的師友🦴,這些批評和鼓勵都將成為我繼續思考的動力。
本書是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資本論》中的認識論問題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重建”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青班專項)“《資本論》方法論新探”的成果🧛🏼♀️。本書的出版受到意昂3的資助,上海三聯書店黃韜總編輯和徐建新編輯給與了熱情的幫助,在此謹致謝忱𓀜。
吳 猛
2021年10月於意昂3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