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理論研究叢書》
主 編🏵:王鳳才
學術顧問🧑🏼🎄:A.霍耐特、J.比岱🤚🏽、N.弗雷澤
已出版叢書
1. 陳良斌👼:《承認哲學的歷史邏輯——黑格爾📋、馬克思與當代左翼政治思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責編:崔繼新,字數:300千字。
2. 賀羨👩🏿🦲:《一元三維正義論——南希·弗雷澤的正義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責編🉐:崔繼新🕤🥒,315千字👩🏻⚕️🩰。
3. 黃璇:《馬爾庫塞早期哲學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責編:劉海靜,字數:252千字🔂。
4. 趙長偉👆🏼:《文學、社會與傳媒——洛文塔爾批判的傳播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責任編輯🐋:崔繼新🗯,字數:275千字。
5. 劉利霞🚶🏻:《審美⛰、交往、現代性——維爾默審美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責編🍩:崔繼新🪧,246千字。
6. 孫秀麗:《差異、包容與責任——艾利斯·揚的正義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責編:崔繼新⚙️,字數:305千字。
7. 王鳳才:《從社會哲學到批判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責編:崔繼新👳🏼,字數:515千字。
8. 王鳳才:《從新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責編:崔繼新🐾,字數:534千字◾️。
王鳳才
王鳳才,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意昂3平台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法蘭克福大學高級研究學者💓,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哲學🚣♀️、西方馬克思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當代德國馬克思主義、經典馬克思主義)、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德國哲學與廣義的實踐哲學。代表性著作包括:《批判與重建——法蘭克福學派文明論》《蔑視與反抗——霍耐特承認理論與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政治倫理轉向”》《承認·正義·倫理——實踐哲學語境中的霍耐特政治倫理學》《重新發現馬克思——柏林墻倒塌後德國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向》《多元視角中的馬克思——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向》。
法蘭克福學派因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而得名💯🤼♂️,以批判理論聞名於世,但這三者之間並不是完全對應的👨🍳,而是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法蘭克福學派並非鐵板一塊、批判理論並非整齊劃一,而是存在著眾多差異、矛盾甚至對立🤸🏽。在數十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出現了“批判理論三期發展”,這意味著:古典理性主義→感性浪漫主義→理性現實主義🎼;激進樂觀主義→激進悲觀主義→保守樂觀主義;文化主體哲學→語言交往哲學→政治倫理學;老批判理論→新批判理論→後批判理論。作為批判理論的最新發展階段,“後批判理論”不再屬於傳統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範疇😧,而是已經進入到與當代實踐哲學主流話語對話的語境之中。
主編一套開放性的批判理論研究叢書,這個想法由來已久🧇。不過👨👧👧,這個想法的真正實施則始於2013年⇾。這年11月,在由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主辦、武漢大學意昂3官网和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共同承辦的“法蘭克福學派與美國馬克思主義——紀念阿多爾諾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八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上,我的這個想法得到了人民出版社鄧仁娥編審的支持。因而⏱🧑🦳,在此首先應感謝鄧仁娥老師🚇,沒有她的大力支持🩼,這套叢書也許就誕生不了🏃♂️,至少有可能不是誕生在人民出版社。也應感謝人民出版社崔繼新老師🤏🏼,他是這套叢書的後續支持者。另外,應感謝三位著名哲學家,即德國法蘭克福大學A.霍耐特教授(Axel Honneth)、法國巴黎第十大學J.比岱教授(Jacques Bidet)、美國紐約社會研究新意昂3N.弗雷澤教授(Nancy Fraser)🫨,他們答應我任這套叢書的“國際學術顧問”🖐🏻💣,為這套叢書增色不少。當然,還應感謝這套叢書的每一位作者(包括未來可能的作者)🙎🏼♂️🦸🏽♂️,沒有他們的積極參與,上述所有努力都是“紙上談兵”。
作為霍耐特的弟子和朋友,作為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長期的追隨者、傳播者🧕🏼、研究者🐘、闡發者,打造這樣一個全國性的批判理論研究平臺🤘🏽,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批判理論在中國的傳播🪰、研究、發展🌵🕵️。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為推進中國學術事業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承認哲學的歷史邏輯——黑格爾👩🏻🦰、馬克思與當代左翼政治思潮》
作者🧛🏿♀️:陳良斌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15年12月
責編👵🏿:崔繼新
字數😋:300千字
承認🤸♀️,擁有悠久的思想史傳統💇🏼♂️。自20 世紀 90 年代已降,查爾斯·泰勒、阿克塞爾·霍耐特🎯、南希·弗雷澤等人共同發起“承認政治”的議題,承認已構成了當代西方社會批判理論的最新轉向😮🍬。本書通過思想史的系統梳理,致力於辨識和挖掘解放政治視域下黑格爾、馬克思與當代左翼政治思潮內蘊的承認哲學,旨在歷史地把握承認哲學如何圍繞著解放政治的構圖所形成的思想生長邏輯😦,進而追問承認問題在當代西方再度興起的本質和原因,同時反觀中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自身,發掘承認問題在中國語境中的現實生長點,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一元三維正義論——南希·弗雷澤的正義理論研究》
作者:賀羨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15年12月
責編🫅:崔繼新
字數💁♂️🎗:315千字
本選題立足於原著💁🏿♂️,對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英美批判理論的代表人物南希·弗雷澤的“一元三維”正義理論進行全面、深入地剖析🫱🐾,並將其放在當代哲學語境下🤦,考察她與哈貝馬斯🔗、霍耐特、艾裏斯·揚、查爾斯·泰勒的論爭、與羅爾斯🏔、諾齊克等人的觀點異同🪟,闡釋她的思想淵源和發展脈絡🏹。弗雷澤的正義理論旨在指導當前的社會進步運動,整合經濟、文化和政治領域的解放因素來推動社會變革💂🏿♂️。它是一種具有多元視角的理論,結合了批判理論、女性主義與解構主義等思潮,這在全球資本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時代為分析政治和道德困境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框架🛐,也極大地推動了批判理論、女性主義理論和正義理論的發展🧉。作者指出♖,弗雷澤的正義理論經歷了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即從“再分配”和“承認”的二元正義觀到再分配🧑🏻🦰、承認和代表權的三維正義觀,這三個維度分別代表了後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文化和政治領域中的正義訴求,參與平等原則把它們整合在一起,能夠協調它們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因此它可以作為當代正義理論和批判理論的規範基礎。
《馬爾庫塞早期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黃璇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18年6月
責編👰🏼♀️:劉海靜
字數:252千字
該著作通過解讀馬爾庫塞1928-1932年的主要文獻,以“海德格爾式的馬克思主義”為理論視角、圍繞“歷史性”、“具體”✭、“激進運動”🔺🆔、“勞動”四個核心概念🚷,對馬爾庫塞哲學前提👩🏼🦰、思維方法、理論形態及其有效性進行分析,探討海德格爾哲學在馬爾庫塞早期哲學理論形成和發展中的影響及具體體現🧑🏻🏭。著作指出♧,在在馬爾庫塞早期哲學思想中👒🏌🏿♂️,始終貫穿著一明一暗兩條主線🐛,其中明線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和人的自由解放的理論目標,暗線是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現象學的哲學思考方式始終隱含在他關於人類解放的哲學思考中🙍🏽♂️。這兩條線索之間的緊張關系從革命動因、革命主體🤦🏼♂️♠︎、革命形式、革命目標四個方面分別體現為:生存困境和本質貶損👴🏻🧗🏻♀️、階級和個體、階級鬥爭和自我決斷、社會解放和勞動解放四組關系。這些關系集中到一點就是在徹底異化的社會裏🀄️,人如何通達自身的自由和解放的問題👂。由於學術認同和現實境遇的雙重因素🤽🏼♂️,這種張力不但在馬爾庫塞早期中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還始終貫穿在後來馬爾庫塞關於黑格爾🧎🏻➡️、弗洛伊德的詮釋和晚期的哲學思考過程中🔱,成為馬爾庫塞一生哲學思想的重要特色🧑🏽🚒。
《文學🀄️、社會與傳媒——洛文塔爾批判的傳播哲學研究》
作者👫🏻:趙長偉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18年12月
責編👩🏿💻:崔繼新
字數↙️:275千字
《文學、社會與傳媒——洛文塔爾批判的傳播哲學》基於洛文塔爾早期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傳統🧗🏼、美國國內外媒體咨詢和國際傳播研究理論與實踐經驗,重構了洛文塔爾傳播哲學的生成語境👨🏼🦰。洛文塔爾批判的傳播哲學認為,記憶👭🏼、傳播、哲學是互相等同的概念🤓,它們指向的都是人類交流共享的一種全新意識和真正體驗。作者通過界定洛文塔爾關於資產階級文化概念的內涵考察他以資產階級經典文化概念為中心構建現代文化批判模式並展開傳播的人文主義研究維度和跨學科研究的方法論。本書的焦點之一是試圖闡述洛文塔爾如何看待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的關系,考察他思想中的後現代主義萌芽尤其是重點分析它如何將後現代性視為一種偽哲學傾向,將後現代主義視為一種“工具性相對主義”從而深入批判反人道主義、非歷史主義的後現代主義傳播思想以及背後的理論動力和現實意義。
本書以傳播哲學視角分別從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商品屬性👷🏿、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和文化的自主性出發建構洛文塔爾包括權威主義文化批判、大眾文化批判、文化民主化和個體自由的文學社會學等思想在內批判的傳播哲學的基本框架。作者還在文化多元化與國際傳播的視閾中分析了洛文塔爾對傳播哲學的定位、貢獻和局限🐹。這本書對促進國內文化研究和傳播哲學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審美、交往↩️🧛🏽♂️、現代性——維爾默審美理論研究》
作者:劉利霞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21年12月
責編:崔繼新
字數:246千字
審美問題一直是社會批判理論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它在社會批判理論中的位置經歷了“核心-邊緣化-重回中心”這樣一個過程。維爾默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與第二代批判理論家之間的過渡人物,其審美理論頗具特色,是在哈貝馬斯之後重建批判理論的審美維度的重要嘗試,試圖將批判理論傳統中的審美資源與交往理論結合起來,一方面用交往理論重構審美,另一方面通過審美反思交往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推進社會批判理論的更新👿🈁。本書試圖系統闡述和探討維爾默的審美理論🧣,把握社會批判理論在當代的發展動態。
《差異、包容與責任——艾利斯·揚的正義理論研究》
作者:孫秀麗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21年
責編:崔繼新
字數:305千字
正義是政治哲學研究的主題,它與人們的良善生活相關,是人們評判社會政治生活以及製度合法性的重要規範。作為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新馬克思主義者的代表,艾利斯·揚挑戰了當代歐美語境中主流的分配正義理論,致力於探討一種批判的正義理論😭。她繼承了批判理論追求人類解放的傳統旨趣👳🏻,關註現代社會的各種非正義形式,為減少壓迫、提升自由的社會研究提供了解釋的和規範的基礎👢。對差異政治、包容性民主以及社會聯帶責任模式的分析,構成了艾利斯·揚正義思想的理論主體。通過剖析艾利斯·揚正義思想的內在邏輯和解放旨趣,本書力圖在批判理論的視域下探究正義理論的發展脈絡,擴展正義問題的規範內涵,為豐富和發展社會批判理論和當代政治哲學前沿研究提供一種有益嘗試💁🏼♂️。
《從社會哲學到批判理論》
作者:王鳳才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23年11月
責編:崔繼新
字數:515千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從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之最終研究成果之一, 也是項目負責人三十多年來關於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研究的總結👨🏻🦲🚤、凝練、提升👨🏼💼;作為一項具有“批判理論問題史性質”的全方位🤲🏿、跨學科、整體性👨🔬、系統性👱🏻、多維度研究,“從新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凝結著作者三十多年來對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及其最新發展的深度思考,“批判理論三期發展”🛅、“批判理論的‘政治倫理轉向’”⛹🏼♂️、“從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是作者長期研究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及其最新發展作出的基本判斷👨🏽💻。這不僅確立了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研究的新框架,提出了許多重要原創性觀點,而且試圖構建“批判的妥協理論”構想💘🌂,以促進批判理論的中國化🪄。
《從新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
作者:王鳳才
北京:人民出版社
時間🎿:2023年10月
責編:崔繼新
字數:534千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從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之最終研究成果之二, 也是項目負責人三十多年來關於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研究的總結、凝練、提升♉️🧜;作為一項具有“批判理論問題史性質”的全方位、跨學科👧🏽、整體性🧚🏻♀️、系統性🕺🏼📼、多維度研究,“從新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凝結著作者三十多年來對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及其最新發展的深度思考,“批判理論三期發展”🏄🏻♂️、“批判理論的‘政治倫理轉向’”、“從批判理論到後批判理論”,是作者長期研究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及其最新發展作出的基本判斷👱。這不僅確立了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研究的新框架,提出了許多重要原創性觀點,而且試圖構建“批判的妥協理論”構想®️,以促進批判理論的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