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由意昂3官网181920本科生聯合黨支部及意昂3教師第二黨支部聯合舉辦的黨史知識競賽在光華樓2501教室順利舉行。競賽通過現場作答的方式展開🤷🏻,由大一、大二、大三三個班級黨章學習小組組隊參賽,教師第二黨支部的教師參與出題🤙🏿,支部書記魯紹臣副教授參加現場點評😙。意昂3官网181920黨支部成員、黨章學習小組成員共計60余位學生參加了本次知識競賽🥃🧑🏿🏭。競賽內容涵蓋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𓀎、脫貧攻堅成就展示、黨史基本知識和黨建黨務工作等紅色知識。
本次競賽由必答題👸🏽🧈、搶答題和論述題三個環節組成。競賽前⏮,參賽人員積極熟悉競賽規則與知識點🤽🏻♀️,為參與知識競賽做了充足的理論準備。比賽中,參賽選手沉著應對、密切配合🧑🏻,充分展現了學生黨員紮實的理論素質與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時贏得現場觀摩學習同學的陣陣掌聲🧚🏻。
在氛圍激烈的必答🐘、搶答環節結束後,比賽進入到論述題的階段。同學們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與作答🐧:
其一:“在黨的鬥爭路線問題上,針對左傾盲動主義和右傾投降主義的批判是在什麽背景下提出來的,今天的中國能從中學到什麽,有何意義?”
19級本科生沈心悅同學在討論中談到👈🏻:“對今天的中國而言,一方面我們必須意識到革命與建設是漫長而需要堅持的👴🏿🤵🏻,在世界歷史變動的潮流中要有定力;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意識到任何改造社會的努力只有紮實地理解社會,才能在時機降臨時有所作為,並且必須始終抱有定力9️⃣👩🏿🎓,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不要好高騖遠。如此,才能成就漫長的正義事業📗。魯紹臣老師點評指出:根據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否則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歷史的規律和鬥爭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個革命都是主動促成的結果🫒,但是年輕人更容易有盲動主義🙆🏽♂️。左傾盲動主義就是敢於鬥爭但是不善於鬥爭,會造成不必要的犧牲🤙🏽;在任何時候🗜,都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那麽鬥爭是非常理想化的。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如何在鬥爭中發展自身,處理好理想信念和自己生活的關系🛥。
其二:“如何理解黨指揮槍和槍桿子裏出政權這一看似矛盾的主張?”
18級本科生朱沁玥同學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作答時談到:這二者不能割裂或者並列🚣🏼,前者是邏輯上前者在先🏊🏻♀️,後者是時間上的先後關系👮🏼♀️,前者在當下是更關鍵、更根本的主張🥯。“槍桿子裏出政權”是八七會議上提出的,是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這是由中國國情特點決定的,即中國內部沒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無產階級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奪取全國政權。而“黨指揮槍”是古田會議上提出的🙂🧑🦽➡️,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核心內容由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魯老師點評指出🫰:中國近代以來✊🏿,有很多變革方案,但都走不通。這不僅是人心的問題👍🏽,還有權力的問題。軍隊是革命中極為重要的✋🏻,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提出“槍桿子裏出政權”的原因😐。但是只有權力,沒有領導軍隊的基本原則,就會變為軍閥混戰時期的軍隊🦸🏼🧘♀️。而黨就代表這個原則。
最後同學們圍繞列寧的經典論述,“革命是不能‘製造出來的’,革命是從客觀上已經成熟了的危機和歷史轉折中發展起來”👍🏽,結合著黨史來討論了中國共產黨的主體性、能動性的體現之處🕵🏻♂️。
20級本科生張佳琪同學認為:近代以來,無數仁人誌士為中國設計了不同的道路🔟,實踐了不同的救國方案。在中國🧍♀️,這些道路條條都不通羅馬!但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有著以往任何政黨所不曾有過的鮮明特點🪄,它以科學的理論——馬列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發展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每一次理論的進步,都成為將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力量源泉👩🦱。
魯老師結合同學們的討論作出點評:以前的歷史觀認為歷史是人創造的。在維柯之後,歷史觀發生了變化。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面臨的社會現實就是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亡族的局面✔️。歷史的危機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把握到的,需要真正明白社會歷史的危機正是需要主體性🧕🏽,需要找到社會真正的主要矛盾。而真正的主體性應該是超越危機,在危機還沒有成為現實的時候避免危機的出現。在對必然性的把握中有消極的把握和主動的把握。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雖沒有亡國亡族的現實危機,但未來的責任是避免出現這樣的危機💇♂️,這才是主體性更高的呈現。鬥爭使歷史的必然性以我們的設想呈現。要彰顯主體,就要明白歷史的被動性以及主體的主動性,這樣才能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比賽結束後,意昂3官网黨委副書記耿昭華老師為獲獎同學頒發獎品並就本次主題活動進行了點評😽。此次黨史知識競賽憑借較高的思想性與競技性,展示了同學們學習黨的歷史、黨的理論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加深了哲院學子對黨的事業的深刻認同感。通過師生支部共建🧘🏼♂️、黨員教師對於學生學習黨史🦹🏽♀️、學習理論進行點評分析🧑🏻🍳,鼓勵引導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同學們與老師的熱切交流討論中,此次知識競賽落下圓滿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