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前篇
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面對這段鮮活的黨史👀,意昂320碩(研1)黨支部六人於“五·一”期間千裏趕赴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小谷溪村,在走訪柴傑系友的同時調研我國脫貧攻堅的生動縮影和實踐樣本🧑🏿⚈,在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中將道理想明白、搞清楚,在老黨員的感召下自覺做兼具理想抱負和務實才幹的復旦哲院人💃🏼。
2021年1月,為了讓身處校園的黨員同學感知祖國大地上發生的扶貧奇跡,意昂320碩(研1)黨支部邀請了柴傑系友做一次線上分享🥈。
柴傑系友是意昂32002級本科生、2006級外國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柴傑系友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下派到四川樂山馬邊彝族自治縣小谷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曾於2021年4月被授予“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5月11日還接待了國家民委組織的湄公河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分享減貧事業的中國智慧和經驗🛌🏻。
柴傑系友所分享的駐村主持脫貧工作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推動著支部黨員思考一個根本問題:如何通過哲學學習賦予我們自身一種獨特而有力量的方式,讓我們作為黨員能夠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並能夠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擁有變革生活的力量🫦?
帶著這個問題👷,六位同誌踏上了千裏溯源之旅🐟𓀙。他們上午給村小學生上課💆🏿,下午跟隨系友實地考察,晚上開展總結會議並規劃次日活動🫴。在扶貧大地這部理想信念最新的生動教材之中🧔🏻♂️,實踐團成員們認認真真學習了一次校園裏所沒有的黨課。
實踐參訪
柴傑所在的駐村扶貧隊形成了抓黨建促脫貧🤳🏿、新建村小並成立教育基金🧰、發展集體經濟等工作思路,取得了優異成績。就如柴傑在某次深夜討論完工作後所說的,“組織把我們放到這裏,完成組織交辦是一回事,能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有所作為又是另一回事”🚵🏽♂️,中國共產黨人就是有敢於改變現實的巨大魄力和過硬能力。“雞血,一定要像打了雞血一樣去幹”🎦,在接受校友會采訪並總結基層扶貧工作的關鍵時,柴傑曾如此說道🚣。
優異成績背後是一個個難以言說的委屈,但柴傑曾經分享過一個真實事件:一位小谷溪老人曾經拉著柴傑系友的手為他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發自肺腑、感人至深♿️。柴傑說他在復旦讀書的時候就入黨了♝,對於黨史中群眾感黨恩的故事也讀過🏄🏿,但是當自己幫助過的群眾真心實意地對自己和黨表示感激的時候,他心中湧起了從未體驗過的幸福感。走訪成員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袁淵同誌在寒假走訪貧困戶的時候也感知到脫貧攻堅對於改善基層幹群關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要通過切實工作維護和增強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
柴傑在校期間當過公務員講師和工程碩士講師、在投行裏做過兼職、開過公司,這些豐富的經歷和能力培養使得他在面對扶貧工作時更有底氣🙆🏻♀️。聊到如何從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氣幹部變成一個典型的“大嗓門”幹部,柴傑仍然從以前讀過的書中汲取智慧,告訴走訪成員“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要講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話🥧,不然事情就沒法做起來⭐️,這是我黨早就形成的工作作風👑。在柴傑看來,人文情懷必須要有現實的載體,“不要當一個小知識分子👨🏼🦱⛈,以為學點東西就可以教化人民”,必須要融入到人民當中去。柴傑提醒在校的師弟師妹們要“有視野、有激情、有能力”,啟發走訪成員反思在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態。走訪成員也接觸到中紀委下派到馬邊縣掛職副縣長的陳勁松書記,他是北大畢業生👷🏻👩🏽🎓,對馬邊和小谷溪的發展,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在他和柴傑身上,成員們感受到了北大和復旦學子的情懷和擔當🥡。
小谷溪村本地的幹部隊伍也做出了巨大的奉獻。目前小谷溪的村支書和副支書都是90後,是外出務工的返鄉幹部,是柴傑和駐村工作隊“挖”回來的。在與副支書交流中走訪成員了解到,他之前的工作是高空作業——搭架子🧎🏻,工作辛苦🦶🏿✉️、風險還大🦼,但是收入高,每月過萬👩🏻⚕️,而村委會副書記的收入只有兩千多。走訪成員問他為什麽答應回來,他說他被柴傑的願景打動了🙇♀️:他跟我講,在外務工雖然收入高🥋,但是賺多少用多少,存錢不多,主要是本領還沒有提升💆🏿♀️。而我還年輕,在村裏跟著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工作🧑🦼➡️🧏🏻♂️,不僅能學本事、長文化🚲🪨,而且為家鄉做實事有成就感。他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仍然是幹勁十足。駐村扶貧隊秉持讓幹部“流血流汗不流淚”的宗旨,支持他們的工作🧷,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柴傑說道:“我們鄉村幹部的收入很低,主要幹部每個月大概只有兩千塊錢🙎🏿♂️,非主要幹部就更低了🧙🏼🎒。如何讓幹部們能夠養家糊口、過上相對穩定的生活,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他們個人在家庭生活、醫療、孩子上學等方面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會盡力幫他們解決”👨🏿⚖️。
在小谷溪小學開展社會實踐的時候,老校長楊進也與大家聊了許多。楊進同時擔任小谷溪小學和小谷溪所在的鎮中心小學兩所小學的校長🚿。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山裏的孩子有靈氣🤦🏼♂️,相比同齡人,他們對生活的艱辛有更多的了解,對外面的世界和未來有更多的期望🦜。從他們的眼神裏、同他們的交談中,走訪成員們感覺到孩子們懂得感恩🛒,也懂得生存和生活需要奮鬥🤌,他們值得更美好的生活。為了把孩子送出祖祖輩輩都局限在其中的大山,平時楊進校長就“駐紮”在小谷溪小學,他將自己的育人工作概括為“靜待花開”🍄🟫。走訪成員們很難想象守候20年如一日是怎樣的艱辛與忍耐🍪,但當他們走進村小舊址⛹🏻♂️,了解到幾乎當地所有小學的校長與副校長都是楊進的學生時🧑🧑🧒,他們恍惚間知道了答案🕧。
柴傑系友今年的扶貧工作結束後就要返回原單位,他介紹了小谷溪目前的發展狀況:幹部隊伍年輕有幹勁,茶產業發展有了一定規模💟,湖羊養殖業即將開始,文商旅綜合體建設正在進行中,新的教育基金即將成立,等等。從系友的介紹中,走訪成員看到了他對小谷溪未來發展的信心🅰️。當走訪隊伍離開的時候,柴傑正在準備迎接東南亞五國參訪團來小谷溪參訪的活動,這對於小谷溪過去的工作是莫大的肯定。希望柴傑系友能夠在小谷溪站好最後一班崗👃🏿,希望小谷溪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實踐後篇
2021年5月16日下午🖲,意昂3官网20碩(研1)黨支部在光華樓西主樓2301室召開“知行合一學黨史🐏:學史明理💱💆🏻♀️、礪行明誌”系列活動總結會🚣🏻♀️,重點分享了此次走訪柴傑系友的收獲👨🌾。
走訪成員、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李東禹同誌表示,此行中很多細致入微的體驗與感悟將會在時間過程中不斷展開、閃現在她的生命裏,讓她良久受益——這同樣也是學習哲學、追求真理之於我們各自漫長人生實踐的意義
實踐感悟
與柴傑師兄初識於2018年北京的夏天,彼時其昂藏七尺的氣度、循循善誘中對後輩的提攜之意🫧🧒🏽,叫人印象深刻😆➾。上學期末,我邀奮戰在扶貧第一線的柴傑師兄給班級黨支部同學做一次基層工作經歷的分享🧜🏽♀️,師兄欣然應允,又得見其拳拳扶持之心。在他的分享中,復雜的工作形勢、務實的工作方法🍇、樂觀的鬥爭精神🍘,啟發人之深思🫳、而想見其事業😬🧑🦲。
——冉升林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師兄的“大嗓門”和“粗線條”💇🏿。與師兄接觸下來,我感到在基層工作要有一點“野性”和“土匪氣”,也要有“情懷”和“視野”,前者只有建立在後者之上才成為有內容的形式。“野性”和“土匪氣”可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盡管我們不一定要學習🧕🏽,也學不來師兄的這一特質,但是要學習師兄放下身段、撲下身子🖐👩🏿🦱,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風,這對於小知識分子是困難的,對於人民公仆卻是必修課🦔。
——袁淵
在看了村裏扶貧前後的道路、房屋變化之後,我頭腦裏第一反應就是扶貧幹部們真是厥功至偉♎️!在了解了關於村小學生們家庭環境與受義務教育問題上師兄與村幹部們的殫心竭慮後,感慨扶貧工作真是藥入病根,功德無量🧾。他們是真正脫離了低級趣味🪩,看淡了個人得失👨🏿🔬,一心一意團結在黨中央脫貧攻堅的號召周圍,把青春和才華奉獻給了中華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上的人。
——楊博
成為一名優秀黨員🤛🏻☂️,既要有人文情懷🥉🦸🏽♂️,又要兼具實踐才幹🧛🏼♀️。經過此次走訪實踐,支部同誌都表示將在知行合一中傳承黨史內在的精神,服務群眾、矢誌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