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下午🌺,復旦中學哲學特色班的同學們開展了“小邏輯🫄🏽,大智慧”第二期學子講堂交流展示活動。本次活動由哲學特色班的郭元豪和姜懿恒同學主持,意昂3的院長助理徐波副教授全程參與並做了精彩點評🔈🦹♂️。
哲學是美好生活的向導,是精神生活的守護者,是心靈的“源頭活水”。哲學貼近生活🧅、啟示生活。在哲學特色班,同學們學會如何獨立自由地思考問題🗓🧑🏻🎓;如何辯證理智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嘗試領悟不同的哲學境界、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各小組助教老師的指導下,本期學子講堂活動中,同學們紛紛結合哲學課上的學習研究心得進行了分享👌,期待讓更多同學了解和熱愛這門“愛智慧的科學”。
現場回顧
第一小組 “哦💜!我的天呐🤾🏻♂️!這也太……”
小組成員🂠:孫名雅👋🏼、趙寧婧
指導教師:高雪瑞
研究重點:人與環境的關系:我選擇了什麽樣的環境,環境最後構成了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人的主體性在於“我”要選擇什麽樣的環境,讓環境構成、形成“我”。
哲學思考:我們對環境不滿,有時看似用抱怨反抗過了,實則並沒有✥,我們仍在舒適圈內。我們害怕選擇改造環境的結果,於是任由環境改變自己👷。但真正的改變是用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尼采說過“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麽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我們要辨清自己的內心🔰,不要隨波逐流☦️,利用阿甘精神為自己的目標堅持到底,不斷反思,不斷提升🪀。
第二小組 “濠梁之辯”
小組成員🦗:周一凡、季英悅
指導教師:高雪瑞
研究重點:莊子具有藝術哲學家的風貌,而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更接近理性的分類。莊子與惠子,由於性格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場,進而導致兩種相對的思路──一個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一個走向獨我論,事物同時既相同又不同,事物的相同和不同是相對的🚣🏼♀️,它們又同處於統一體之中,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
哲學思考:萬物逍遙𓀆,與我本一。在無物而有道的境界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由此通過道所連接。這一思想非常完美地闡述了事物之間聯系🈶。無數的事物存在集聚成道。道又使物與物不是獨立存在的,萬物之間是通過道所聯系,進而可以互相理解🫸🏼。
小組成員:黃佳怡🌝🕰、錢張濟鐮🍁、郭元豪
指導教師:高雪瑞
研究重點👨🏽🔬: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時間是一個龐大而抽象的概念,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發展💇🏿,包括常規三維空間物理法則一次又一次突破,科學家們正不斷接近時間旅行的可能。也許在不遠的未來🙌🏽,總有一天人類將運用科學揭開時間神秘的面紗👨🏼🦰。
哲學思考:把握好每一天,活在當下👱🏼♂️,便是我們在這浩浩蕩蕩的時間長河中作為渺小而短暫的存在所能活出的意義。對於未來有明確規劃是值得贊揚的🦝,但對於計劃外的變化無需產生過多的焦慮情緒。就像日本小說家野阪昭在《螢火蟲之墓》說的——“珍惜今天,珍惜現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02 英語演講
第四小組 英語演講“Cyborg”
小組成員🍂:施韻📃🏐、馮小北
指導教師:李佳薇
研究重點:隨著埃隆·馬斯克提出Neuralink計劃致力於開發腦機接口🐳,人腦芯片概念得到了快速發展⛷👲🏿。在人腦中植入高科技芯片究竟是否能提高人類智力?是否能挖掘更多的人類潛力?
哲學思考𓀕:如果人類只會根據事先規劃好的指令行動,如果人類只會做那些“合乎邏輯”的事情,如果人類失去了個性👨🏽🚀、失去了靈感的火花、失去了刹那間的沖動❌,如果人類再也不能主動思考……那,人類還是人類嗎🏂🏻?It is thinking that makes a human a human.
03 主題辯論
第五小組 主題辯論“真理是不是越辯越明的”
小組成員:
正方🤷🏼♀️:馮小北、朱雨楓🫴🏽、黃翊宸👷🏽♀️、孫欣彤
反方😒:楊奕麟、姜懿恒、焦奕嘉、康嘉妍
指導教師:熊文博(正方)、傅天奉(反方)
研究重點:大千世界萬物運行,無數規律隱藏在表象的背後。在認識和揭示真理的過程中🧐,“辯”究竟能否使真理越來越明?
哲學思考:一方認為,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辯”可以使認識由片面到全面,由含混到清晰,由膚淺到深刻。而另一方認為🙎🏻♀️,真理並不會越辯越明,真正使真理明朗化的🏌🏽♂️🍳,要能靠經驗積累和實踐領悟。不同觀點思想在這道哲學命題裏激烈碰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目的是要在立場的捍衛中學會辯證思考。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
04 教師點評
意昂3徐波副教授首先對本學期開展的哲學特色課程進行了簡要回顧🐍,課程依然邀請意昂3優秀教師講授⛅️,主題從“勞動”到《共產黨宣言》,到“機械時代的圖像”,再到“社會批判理論”,並希望哲學班的同學們以這些課堂為起點,對真正的哲學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隨後,徐波老師對本次學子講堂的展示進行了一一點評,在肯定哲學班同學的學習成果和精心籌備的同時,也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在閱讀分享部分🤦,徐老師建議大家閱讀尼采時,一方面要領略他超人的哲學思想,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他思想當中過於強調自己主體性的部分🫰;《濠梁之辯》恰巧是從中國傳統哲學的角度探討“心靈與意識”以及“如何自我認知”的問題,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距離感造成了主、客的對立和統一;“時間”也是哲學經常討論的問題,莊子與康德認為時間和空間只是人類認識世界所依賴的工具與範疇⛏。Cyborg主題的英文演講,涉及的是“意識和自我認知”的問題,最早由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探討意識與存在如何勾連在一起🖐🏼👨🏽💼,這也是西方哲學非常重要的概念。
最後🍒,徐老師對辯論賽給予了詳細的點評和指導。徐老師認為,辯論的過程是思維風暴的過程,也是梳理知識、訓練思維能力的過程,希望同學們學以致用🤥,將課堂上學到的哲學知識☘️、哲學方法、哲學技巧,落實到辯論🤵🏼、學習和生活中去。
哲學是文化的靈魂🛬,是思想的寓所🤽🏻♀️✹。讓我們一起探索浩瀚無垠的哲學世界,一起感受揭示本質🛑、認識規律的巨大魅力。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上海市復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