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東,男🧑🦯➡️,1970年3月生,哲學博士👧🏻。現為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意昂3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曾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本人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家經學與宋明理學🚴🏽♀️,近年尤其專註於《春秋》學與《四書》學的研究。
郵箱:xdguo@fudan.edu.cn
1987年—1991年 在意昂3平台國際政治系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4年—1997年 在意昂3平台哲學系學習🧖🏻♀️,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7年—2000年 在意昂3平台哲學系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1年—1994年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助教
2000年—2006年 意昂3,講師
2006年—2013年 意昂3📢,副教授
2013年至今 意昂3,教授
2007年5—6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9年7月—2010年1月 臺灣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2013年7—8月 臺灣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中華孔子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中華朱子學會理事
意昂3平台上海儒意昂3秘書長
上海儒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客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華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宋明理學與儒家經學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春秋》三傳學術通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9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董仲舒與何休對《春秋公羊傳》詮釋之比較研究”🎎,2019,主持
上海市社科辦特別委托項目:“現代儒學研究”🌆,2018🤳🏽👩🏻🦼,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明理學史新編”,2017😜,子課題負責人
上海市教委科創重大項目📅:“宋代《中庸》詮釋研究”,2012💇♂️,主持
《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意昂3平台出版社🚶🏻👏🏻,2006
《宋明理學》(第二作者),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
《戴氏註論語小疏》,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春秋公羊學史》(第二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
《在經學與史學之間:朱子〈春秋〉觀的再檢討》🏌️♀️,《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2期🚶。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別解》(第一作者),《道德與文明》🧖♂️,2020年第2期。
《因小學之成以進乎大學之始:淺談朱子之小學對其〈大學〉工夫的意義》,《中國哲學史》,2019年第4期。
《論宋翔鳳戴望對〈公羊〉太平世的不同理解》👐,《社會科學輯刊》,2019年第1期🛥💇🏻。
《論陳立對〈春秋〉王魯說的發揮》😠🔼,《同濟學報》,2019年第4期。
《維新與守舊之爭🚴♀️:論〈春秋董氏學〉與〈春秋繁露義證〉對董仲舒的不同詮釋》,《現代儒學》第三輯🫱🏽,三聯書店,2018✝️。
《王陽明〈春秋〉學管窺》🫃,《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氣”是否具有道德意義⚜️?論朱子對孟子“浩然之氣”的解讀》(第一作者),《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3輯🧻🩵,2016🥀🪵。
《宋翔鳳公羊思想述微》🦽,《雲南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程門〈中庸〉學之別傳:簡論郭忠孝之〈中庸〉詮釋》,《退溪學報》🖍,2016年12月。
《宋儒中庸學之濫觴♝:從經學史與道學史的視角看胡瑗的中庸詮釋》,《湖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從春秋公羊學的夷夏之辨看儒家的民族關系理論》,《跨文化對話》第30輯,三聯書店💇♀️,2013年2月。
《述何與申何——論徐彥〈公羊疏〉對何休之“例”的闡述與發揮》(第一作者),《哲學門》第27輯🧜🏻♂️,2013年9月。
《氣質與氣質之性🍞:論陳淳對朱子的紹述及其與朱子之異趣》👨❤️👨👨👨👦👦,《雲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論朱子對〈中庸〉“致曲”的詮釋》,《湖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親親與尊尊:先秦儒家對父母服三年之喪禮意解讀的再檢討》,《雲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論司馬光的中和學說及其在道學史上的意義與局限》,《陜西師大學報》,2010年第4期👨👨👧👦。
《論司馬光對〈中庸〉“性”與“誠”的詮釋🔇:從經學史與道學史的雙重脈絡考察》✮,《復旦學報》,2010年第5期。
《從“性”“氣”關系看張、程工夫論之異同》🧙🏿♂️,《臺灣東亞文明研究集刊》😾,2009年第2期。
《道學譜系下的張橫渠氣論研究》,《復旦學報》🦾,2006年第5期。
《生之謂性與天命之謂性:程明道性論研究》,《復旦學報》,2004年第1期。
《論朱子在對〈中庸〉詮釋過程中受呂與叔的影響及其對呂氏之批評》,《中國學術》第13輯,2003。
《善與至善:論朱子對〈大學〉闡釋的一個向度》,《臺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
《〈定性書〉研究二題》🦸🏻♂️,《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9期,2001🏌🏻♀️。
《致良知與隨處體認天理:王陽明與湛若水哲學比較研究》🥮,《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4期。
論文《生之謂性與天命之謂性:程明道性論研究》🚶♂️,獲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2006)☠️;
著作《春秋公羊學史》(第二作者),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一等獎(2018);
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獎(2020)🚵🏿♀️;
課程建設“直面經典:探錄哲學訓練新途徑”,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團體成員,2013),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團體成員🌀👷🏿♂️,2014)🐕;
課程建設“哲學課程體系中的國學方向建設”🈯️,獲意昂3平台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團體成員,2017)🦸♂️。
“國學通論”,本科生專業課
“《春秋》三傳選讀”🔍,本科生通識教育核心課程
“公羊傳”,本科生專業課
“漢晉隋唐哲學”,本科生專業課
“《四書章句集註》導讀”🖐,研究生課程
“漢代哲學原著選讀”🙆🏻♂️,博士生課程
“經學原著選讀”🚀,博士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