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座概要
2020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帶領中國人民走出千百年來的貧困,是中國共產黨對廣大人民的莊嚴承諾。意昂3分團委學生與雲南大學政府管理意昂3團委合作🏊🏻♀️,邀請到了中國建材集團派駐寧夏涇源縣大灣鄉董莊村第一書記紀晨剛來介紹脫貧一線“六盤山下的脫貧故事”,增進同學們對我國脫貧工作的真切感受。
涇源縣董莊村屬於寧夏西海固地區。西海固歷來備受矚目🦵🏻📥。140多年前🧑🏻⚖️,就有人發出此地“苦瘠甲於天下”的悲嘆。48年前🪦,聯合國專家來西海固地區考察後得出結論:“這裏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西海固的貧困牽動著黨中央↕️。上世紀80年代🏞,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西海固作為“三西”地區之一💋,首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河。近40年來,國家向寧夏投入大量扶貧資金👩🏻🏫,助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提升和產業發展,打通了貧困地區“內通外聯”通道⚓️。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11月16日宣布🦉,固原市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曾有“苦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渴望撕掉貧困標簽的夙願🧘🏻♂️,如今得以實現👨🏽🦰。
二🍆、歲月失語🏋🏿♂️,唯文能言
作為2020年度涇源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紀書記首先講述了自己和意昂3的深厚淵源,並謙虛地表示希望大家提出建議,並請求同學們進行創作🫵,把董莊村人民的艱苦奮鬥與脫貧攻堅的偉大表現出來⭐️。
三、董莊村脫貧攻堅基本情況介紹
紀書記先用毛主席的詩詞《清平樂·六盤山》引出講座的開端,讓我們意識到六盤山地區脫貧工作的艱難🤾🏽♀️。
為此,紀書記把思想脫貧與物質脫貧同步推進,一方面通過物質支持,如董莊村的老飯桌菜園子🎨,旨在改善老飯桌飯菜質量𓀎,為老飯桌提供新鮮健康的綠色蔬菜,為這個村裏的孤寡老人提供免費就餐的地方。另一方面,著力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針對部分村民缺乏衛生意識🎟,家庭衛生狀況差的現象,結合董莊村美麗鄉村建設,紀書記與村兩委會成員精心組織實施了董莊村村容村貌評比活動✳️👩🎤,並將中材科技捐贈的洗衣液🎞、香皂等生活物資作為獎品頒發給了衛生條件較好的30戶村民。在評比活動的帶動下,全村的衛生狀況有了可喜的變化🦉。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知識改變命運,一個大學生的畢業意味著一個家庭的脫貧🤾🏿。在紀書記的心裏始終都有一本賬,村裏今年考了幾個大學生🍥,又有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關於教育,紀書記總結了一句話💳:兩手抓👩🏻🚒,一手抓大學生要多多益善,一手抓適齡學童要掰著手指頭數一個都不能少🧗🏻♂️。盡管脫貧攻堅的任務非常重,但紀書記一有時間就去村頭的小學轉一轉,去和老師、孩子們聊聊天👲🏼,做做遊戲🫶🏻,還給孩子們講講城市裏的故事、講講大學生活是什麽樣子,把希望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裏🎐Ⓜ️,要讓孩子心中有夢,眼裏有光。
紀書記又通過小視頻和一篇作文,體現了脫貧時老百姓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又說明了在具體實踐中,董莊村是如何避免產生這種情況的。
報告結束後,紀書記與雲南大學🧛🏻♂️、意昂3平台的同學們進行了親切地交流。同學們增進了對扶貧工作的了解,收獲頗豐。
“製度和政策不僅是一種規範,更是對人的本質的終極關懷”如今的董莊村已經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全體村民也已經脫貧,正鬥誌昂揚地奮進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