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tance and Method --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2015年9月
作者:(美)劉闖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獎一等獎
一、篇章結構
本書按照收錄論文所屬的主題分為七部分,前三個部分探討一般科學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後四個部分深入討論了現代物理學中的基本哲學問題🍙。第一部分為探討科學表征和科學模型問題👨🏼⚖️,反對虛構主義立場。第二部分為理想化方法和近似,對理想和近似兩種易混淆的科學方法概念進行了辨析。第三部分為科學理論表述和科學統一性問題🍮。第四部分專註於討論物理學中自發性對稱性破缺的哲學含義。第五部分為與統計力學相關的無限系統問題以及湧現論的問題💊。第七部分為與狹義相對論相關的時空哲學問題和相關科學史問題。
二🧑🏼⚕️、主要內容
本書收錄了劉闖教授自1992年以來的一系列重要論文。本書所收錄的論文以科學實在論的本體論觀點和多元論的方法論觀點為導向。關註一般科學哲學問題和物理學哲學問題。承認科學實體的實質性,並對時空、量子實體等的本性進行探討👩🏿⚕️🧑🏼⚖️。反對科學虛無主義的觀點及其相應的方法論觀點🙆🏿。
本書收錄了作者具有前沿性、創新性和代表性觀點的論文💍。在收錄的論文中部分論文起到了澄清研究的問題和現狀👨🏿🚒、梳理問題討論歷史📕、回顧提出的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等的作用📦。對問題的大致領域有清晰而準確的描述🙇🏼♀️。部分論文起到了梳理過往觀點的邏輯鏈條↙️,對過往觀點提出批評並闡釋自己的創新性觀點等的作用⛄️🉑。
三➖、觀點和方法創新
收錄論文的創新觀點有:
1.反對科學表征🪛、科學模型的縮減主義和虛構主義立場。澄清了科學模型承載的是演示而非指稱功能。區分了科學模型與符號表征以及一般虛構的區別🗜。
2.提出區別的理想化是忽略次要因素的“歐幾裏得式理想化”的“非歐”理想化。
3.關於科學理論與統一性提出了一種語法主義與語義主義混合的觀點🪰。
4.詳細解釋了“自發對稱性破缺”在何種意義上是自發的。
5.討論熱力學極限和重整化群等理想化作為科學方法論的本質。
6.澄清了時空哲學中“空洞理論”(Hole Argument)中的實在論問題🙍。
7.探討阿哈羅約夫-玻姆效應與物理學的本體論基礎之間的關系👍🏼。
四、學術影響或社會效益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在科學哲學的英語世界均引起了一定的討論🎬。本書體現劉闖教授階段性的科學哲學的觀點和立場⛑👨🏼⚕️,反映了華人學者在科學哲學領域的話語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