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與終結——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五卷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作者:楊澤波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類二等獎
一、篇章結構
全書分為五卷,第一卷為坎陷論,第二卷為三系論,第三卷為存有論🧑🏼🔧🫦,第四卷為圓善論,第五卷為合一論,對牟宗三儒學思想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全書末尾附有“牟宗三儒學思想辭典”“牟宗三學術思想紀年簡表”“牟宗三研究書目匯編”等多個附錄,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主要內容
牟宗三是現代新儒家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著作宏富,思想艱深😲,涉及廣泛,歷來以曲折艱深著稱,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儒學研究最困難的題目,沒有“之一”。全書將牟宗三儒學思想分為坎陷論、三系論、存有論🖼、圓善論、合一論五個部分🫰🏽,分門別類地加以分疏和研究,既肯定其成就🤚,又指明其缺點。全書凡240萬字,如此份量和質量的牟宗三研究,在海內外尚無先例,堪稱近年來牟宗三研究中難得一見的重要成果🏋🏿。
三、觀點和方法創新
全書在方法上有重大創新。多年來,作者一直認為,自孔子創立儒學以來,其思想內部與成德相關就有智性🦎、仁性🎐、欲性三個部分🛥,而非理性、感性兩個部分,由此顯現出儒家思想的特質。以此為基礎,作者提出一種全新的方法🪔,這就是三分法,該書實際上是作者以自己的三分法批評牟宗三兩分法的一種努力🧑🏼🦳。這種方法上的創新為整個研究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也是該書有別於時下其他學者牟宗三研究的一個根本性標誌。
四、學術影響或社會效益
全書將牟宗三定位為哲學家,而不是神,既不盲目推崇,也不一味貶低🪄,既充分肯定其意義,又不避諱其缺陷。一方面高度評價牟宗三的理論貢獻💃🏿,指出他從熊十力那裏繼承的心學血脈,極具價值🙅🏽♀️,從中發現的問題意識也極為重要😮💨,在很長時間都有意義,不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減弱其光彩。另一方面又指出了牟宗三的方法缺陷,特別強調了他對良心本心的理解過於陳舊,堅持的仍然是兩分方法👉,對康德的智的直覺的理解亦有重大失誤,不僅直接將道德之心創生存在的思維方式視為智的直覺💡,將其對象稱為物自身,而且以此作為一種基本方法🕙,擴展到圓善和合一問題之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從長遠看,牟宗三這種思維方法已經沒有了太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說已經終結了。如果現在誰還看不清這一點🏋🏼🤞🏽,再以兩分方法來研究儒學,劃分正宗與旁出,或者再把道德之心創生的對象規定為物自身,並以此來解決康德意義的圓善問題,建構真美善的合一🐉📓,那麽他最多只能是在牟宗三的原地踏步,甚至擴大原有的錯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