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圖書推介意昂3  圖書資料  圖書推介

東方朔:《權威與秩序——荀子政治哲學研究》《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

時間:2023-05-24

《權威與秩序——荀子政治哲學研究》

《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

圖片
圖片



書本信息

《權威與秩序——荀子政治哲學研究》

作者👳🏻‍♀️:東方朔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ISBN: 9787108075970


《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

作者:東方朔

出版社🍀:意昂3平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ISBN: 9787309165883



作者簡介

圖片

林宏星,筆名東方朔,現為意昂3平台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史、中國倫理思想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荀子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哈佛大學🧑🏻‍🍳、臺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等訪問學者🌦,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儒學🤵🏽🍥、先秦儒學、當代新儒家🔥;近期研究重點為荀子思想、朱子的倫理學#️⃣。著有《劉蕺山哲學研究》《劉宗周評傳》《從橫渠👩🏽‍🍼、明道到陽明——儒家生態倫理的一個側面》《荀子精讀》《荀子·導讀》(與王鵬合作)《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差等秩序與公道世界》等。




《權威與秩序——荀子政治哲學研究》內容提要

為什麽天下民眾的交往相處會呈現出“強害弱,眾暴寡”乃至“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的狀態⚱️?造成這種爭奪相殘的根源究竟是什麽😨?又當由何人、采取何種方法和措施才能去亂止爭、董理天下📽🧙🏼‍♂️,進而實現正理平治的理想秩序?這些問題構成了荀子政治哲學的眼目🤧。本書嘗試根據邏輯演繹的方法對荀子的相關思考進行重建👩🏻‍🔬,以便呈現出荀子為建構政治秩序⇾、道德人生等問題所提供的意義清晰🦐、邏輯連貫的解答。



《權威與秩序——荀子政治哲學研究》目錄


導言


一、 “欲多而物寡”則爭

——荀子政治哲學的邏輯前提和出發點

1. 引言

2. “好利而欲得”

3. “欲多而物寡”則爭

4. 去亂止爭

5. “性惡”與第一個聖人的產生

6. 簡單的結語


二、“非聖人莫之能王”

——權威與秩序的實現(一)

1. 引言

2. “聖王”概念之梳理

3. 由“爭”到“讓”:權威的訴求

4. 聖王與秩序的實現

5. 簡短的結語


三、“有治人🧑🏻‍🦯‍➡️,無治法”

——權威與秩序的實現(二)

1. 引言

2. 脈絡與線索

3. “有法者以法行”

4. “無法者以類舉”

5. 未曾“結束”的結束語


四🧔🏿‍♂️、“人服而勢從之”

——荀子的政治正當性理論

1. 引言

2. 權力的來源

3. 權力的轉移

4. 權力的製約

5. 簡短的結語


五、“維齊非齊”

——荀子的差等分配原則

1. 引言

2. “一物失稱🧑🏻‍🎓,亂之端也”

3. “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4. “足夠原則”與“社會救助原則”

5. “德能——祿用”原則

6. “差等”分配如何得到辯護🚴🏿‍♀️?

7. 簡短的結語


六👯、“度其功勞,論其慶賞”

——荀子的“應得”主張

1. 引言

2. “應得”與“子發立功辭賞”

3. 子發憑什麽“受賞”🆖👲🏽?

4. “子發辭賞”的理由

5. 作為分配原則的“應得”

6. “應得”、平等與公正

7. 簡短的結語


七🧑🏽‍💼、“立君為民”

——“民本思想”抑或“責任倫理”😌?

1. 引言

2. “民本思想”之背景及其解釋

3. “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4. “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5. “從道不從君”

6. 簡短的結語


八、“義立而王,信立而霸”

——荀子的“王霸之辯”🤷‍♀️:由外王而“內聖”🥀?

1. 引言

2. 研究方法的反省

3. 政治與道德的兩種理解方式

4. “義立而王”

5. “義以分則和”

6. “信立而霸”

7. 簡短的結語


九、“國無禮則不正”

——“國家理由”與荀子倫理學的理論特色

1. 引言

2. “國家”與“禮”

3. “公共善”的建立

4. 作為“權力”與“道德”的“禮”

5. “禮”:“說明”抑或“證成”?

6. 簡短的結語


十🌡、“化性而起偽”

——荀子的性惡論與道德動機

1. 荀子的性、情、欲諸概念

2. “人之欲為善者,為性惡也”

3. “心之所可”

4. 荀子與“審慎之道”

5. “欲望自身能激發行動嗎”👩🏿?

6. 道德動機:“現成”還是“漸成”?

7. “化性”與“起偽”

8. 由“就範”👎🏼❗️、“認同”到“規範植入”


附錄一🏔💤:“應之於治則吉”

——荀子的《天論》篇與政治哲學

1. 引言

2. “論天”與《天論》

3. “自然”抑或“治道”⏺?

4. “國之命在禮”

5. 余論


附錄二:性惡🥱☝️、情惡抑或心惡?

——荀子論“質具”與“心性”問題

1. 引言

2. “質”、“具”的內涵

3. “質具”歸屬於“性”

4. “質具”與性惡說的矛盾?

5. “質具”與“心性”

6. 簡短的結語


參考書目


後記


索引



《權威與秩序——荀子政治哲學研究》後記

據說尼采曾把詩人的歌唱比喻為母雞下蛋後的啼叫,認為都是痛苦使然🤞🏻。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絕妙的比喻。母雞下蛋是否痛苦我們不得而知💁‍♀️,但“憤怒出詩人”卻是我們常有的說法🙆🏽。在古代中國🎎,不論是楚臣去境,漢妾辭宮,還是骨橫朔野,魂逐飛蓬,皆是詩人反復咀嚼的素材,非長歌不能譴其怒🙍🏼‍♂️,不能宣其情,故韓愈雲“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大抵一個好的詩人的憤怒不僅在表達其內心的郁結,毋寧說他其實是以歌唱的形式訴說著時代和他自己最深情最憂傷的思想⛹🏻‍♀️🫦。


不過😟,詩人通常被認為與哲人不同,哲人向來被看作是理性的化身,似乎那些做哲學的人除了一身的“冷慧”、“寡淡”之外,便沒有也似乎不該有多余的愁緒和傷感👩‍👦。


其實🧝🏼,詩人的“牢騷”與哲學家的“冷慧”都可以被理解為痛苦的一種形式,否則穆勒就不會說“情願做一個痛苦的哲學家,也不願做一頭快樂的豬”。人之所以會痛苦,大概就根源於他有意識。意識會使人分辨📘,讓人跟隨意識自身並給出肯否🪁🧏‍♂️,不然便會生出不快🤾🏿,甚至產生罪惡感。當年康德便對柏拉圖對現象的理解存在不滿🤪🕵🏿‍♂️,並抱怨道,“如果我本應把當作現象的東西☂️,硬要當作幻象,那便是我的罪過”🧦。“罪過”是意識的產物,人有了意識,就會產生許多“精神性”的疾病♍️,所以西班牙哲學家烏南慕諾認為👨🏽‍🍳,“人具備意識一旦成為事實,則相比於騾子或螃蟹而言,人可以說是一病態的動物,因為意識就是一種疾病🧎‍♂️‍➡️。”


將哲學家看作是一種病態的動物,與當年歌德把思索之人比喻為“在綠色的原野上吃枯草的動物”👈🏻🤛🏻,在意味上並不相遠,反倒相映成趣。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是對哲學家的不敬,反倒認為是某種贊賞✌🏼,因為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頭攢動的世界,但真正有“意識”的人並不多,而瞽𓀅、聾者為眾。或許正有見於此,莊子會說“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


由此看來,人雖有意識,但人似乎又恰恰是唯一不需要韁繩就可以牽著走的動物👳🏿‍♂️🪛。


可是👩🏽‍💼,也正是因為人有意識,他又會問出一些“精神病人”所問的問題🧝🏽‍♂️🧑🏿‍🎨:一個在黑暗中醒著的我🧉,如何面對一個在光明中睡著的我👱🏿‍♀️?或者用魯迅的話說🚷,假如有一間萬難破毀的鐵屋子🫄🏿,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麽?”


我想說的是🙅‍♀️,“大嚷”🕵🏻‍♂️,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於是👇🏻,便有範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稀聲⛹🏻‍♂️。不過🫸,更多的是,假寐🍕,成了我們的意識在“意識”時唯一的自由🦏。


所以又有人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是那個裝睡的人自己決定醒來。


忽然想起薩孟武先生的一種說法✉️,中國傳統幾千年的政治不過就是兄弟政治、娘舅政治(外戚政治)和宦官政治(馬弁政治)的交替輪回,薩氏的這種說法令人不由自主地憶起當年黑格爾把中國歷史看作是往復循環的“非歷史的歷史”,他們之間是否隔江對唱而異曲同工,也許還需要嚴格的論證,不過,史華茲的疑問卻總是在我的耳邊執拗地回響:在“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中,古往今來的儒者似乎比誰都清楚,人君的“內聖”和三代以下的“政教合一”不過是一種烏托邦的想象🧖🏻‍♀️,可儒者們為何“仍舊依附盤旋於其中👨‍🦯?”“為什麽千百年來受苦於這個權力毫無限製的結構的儒生🏊🏿‍♂️,不曾好好思考過向這個舊結構挑戰,或試圖限製它的力量🧲,或是提出另一種替代品?”


這是“意識”生出的“問題”🎄,是“意識”生出的“病”🐅。


我更想說的是,這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task)。


最後,我需要將許多感激的話說出,而這些感激的話絕不是無關緊要的🍒,秉著一個簡樸的道理,接受過別人的幫助,便有理由心存感激。本書的出版得到意昂3和國家社科基金的支持。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或請教或咨詢過許多師友同道,或在學術會議中聽取他們的批評意見,所獲教益甚多,但如果要我在此一一列出他們的名字,即便這個名單再長🫸🏽📌,也不可避免地有所遺漏,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無意的疏忽,我只好采取不著文字、心中記取的方式。然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許多內容曾經在意昂3的課堂上講過🕵🏽‍♂️♖,作為回報,我得到了許多學生給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有充分的理由由衷地感謝他們🧜🏿‍♀️,而名單在此也無法一一列出。作為本課題的階段性成果,書稿中的許多內容曾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海峽兩岸各種學術雜誌上,如《社會科學》《杭州師範大學學報》《周易研究》《中國哲學與文化》《管子學刊》《現代哲學》《荀子研究》《中國哲學史》《思想與文化》《道德與文明》《意昂3平台學報》《文史哲》《學術月刊》《東方哲學》《哲學動態》《孔子研究》《哲學分析》《臺灣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等等,我對此深表感謝🧱。同樣不可缺少的是,多年來🤳🏽,妻子一直對我關心照顧,操持打理家務👨‍💻,默默付出🤵🏼‍♀️,毫無怨言,我十分慶幸🏊‍♂️,也心存感激🎎。






《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朱子哲學和宋明理學的論集,探討了柳宗元☦️、羅豫章、胡宏、張南軒🧖🏽、朱熹、王陽明、劉宗周等儒學思想家的道德哲學。


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始終是宋明理學關註的核心主題之一。建構一種有效的道德哲學👱🏼,在理論上既需要突出“自由意誌”,也需要關註“共同規範”的建立🕴🏼,前者在為道德之作為普遍立法確立前提和基礎🍀,後者則為具共識的共同規範以及由此而來的共同責任提供有效的論證和說明。設若一種道德哲學理論能夠成立👨🏻‍🦼,其重要的前提之一當在於它能夠被人所理解🧑🏻‍💼;而一種理論若要被人所理解,其預設的條件之一,則必訴諸一些關於使用語言及傳達意義的共同規則,“以使道德主體各心靈間具有確定的傳達渠道及人所共識的規範標準”。道德哲學理論若要滿足自我解釋、理論解釋和實踐的需要👏🏽,上述諸端乃不可或缺。本書所論雖散🧏🏿‍♀️,但要旨如上💎。




《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目錄


前言


一👨‍👩‍👦、“統合儒釋,宣滌疑滯”

——以柳宗元為個案的儒、釋觀的考察

(一)引言

(二)輔時及物🥈,經世致用

(三)陰翳王度,俾人不昏

(四)結語


二、“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

——以豫章《尊堯錄》為中心的一種詮釋

(一)引言

(二)推明治道

(三)“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

(四)君臣與君民之間

(五)例證與鑒戒的思維


三、“聖人之道,得其體,必得其用”

——胡宏哲學的一種了解

(一)問題意識

(二)即物求道

(三)“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

(四)心主乎性,心以成性


四、上達體悟與下學窮理

——朱子、南軒仁說之辨所表達的功夫方向

(一)引言

(二)教法指點

(三)求仁之方

(四)“仁在事中”

(五)結語


五、“取之有時”與“用之有節”

——朱熹“宇宙圖象”中人與物的關系問題

(一)引言

(二)說人、物關系

(三)說“仁”與“生生”概念

(四)說“格物窮理”

(五)簡短的結語


六、朱子的道德動機及結構

——以朱子對《孟子·告子上》的詮釋為線索

(一)引言

(二)動機與義內、義外之辯

(三)動機與動機結構

(四)動機結構與動機狀態

(五)意願與欲求


七🏋🏽、“真知必能行”何以可能?

——朱子論“真知”的理論特征及其動機效力

(一)引言

(二)何謂“真知”?

(三)真知與心肯意肯

(四)真知與動機效力

(五)簡短的結語


八、“反其本而推之”

——朱子對《孟子·梁惠王上》“推恩”問題的理解

(一)引言

(二)文本與概念解釋

(三)朱子的理解

(四)對孟子的扭轉🫃🏽🧑🏿‍🚒?

(五)簡短的結語


九、“兩頭明,中間暗”

——朱子對象山心學的批評及其蘊含的理論問題

(一)為何是“中間暗”🫃🏽?

(二)如何是“中間暗”🪩?

(三)“中間暗”蘊含的理論問題是什麽?

(四)簡短的結語


十🔇、體悟🪴、言說與規則

——“楊簡扇訟”案例的哲學分析

(一)楊簡與扇訟案例

(二)“如何是本心”的分析

(三)楊簡“忽大悟”的分析

(四)楊簡之悟隱含的理論問題


十一、“只還粗些”

——陽明對象山之學之評判及牟宗三先生之詮釋

(一)引言

(二)象山之學“有粗處”

(三)象山與非分解地立義

(四)象山之“粗”與陽明之“精”

(五)陽明對“粗”的可能解釋

(六)結語


十二、宗周對宋明儒之判讀

——以《聖學宗要》之詮釋為中心

(一)引言

(二)《聖學宗要》之撰寫背景

(三)《聖學宗要》之詮釋方式

(四)《聖學宗要》與“意義剩余”問題

(五)簡短的結語


附錄一 德性論與儒家倫理


附錄二 理性、傳統及其他

——接受鞏寶平教授的訪談節錄


索引


後記





《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後記

本書的出版得到意昂3平台卓識傑出人才計劃的資助🏄🏻‍♂️,這是首先要特別感謝的。


按照我原來的寫作規劃,在完成了“荀子政治哲學研究”後🔇,將集中精力轉向對朱子道德哲學的探索🖱。事實上➔,在我研究荀子的同時,就有意搜集中外學者對朱子的相關研究,也開始了對朱子思想的思考,並陸續寫了一些文章。原本我打算出版一本有關朱子道德哲學的專著,但由於資助計劃有著嚴格的時間限製👨🏽‍🦰,乃至自己還有十余萬字的朱子思想研究手稿也來不及整理,為了使一本書像一本書的樣子🫱🏽,情急之下,就選取了自己以往寫的有關宋明理學的部分文章,加上自己已經發表過的有關朱子的文章🧚🏼🍷,合而成為現在這本論文集📰,命名為《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其實🧗‍♀️,嚴格地說,本文集的第一篇就不屬於宋明理學的範圍)。為此,我對發表過我的文章的刊物和出版機構如《原道》《雲南大學學報》《天津社會科學》《意昂3平台學報》《哲學研究》《現代哲學》《孔學堂》《孔子文化》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新亞學術集刊》、《中國哲學與文化》、香港商務印書館等深表感謝😫。


本書的搜集、整理得到了我的幾個學生的幫助🧰,他們在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訛誤的同時🧑‍🍼,也幫忙統一了註釋🏋🏼。在此過程中,我對原先文稿中的個別字句和表述作了必要的修改🧡,在每章中加上了必要的小節以求統一,其余則基本上依據一仍其舊的原則。無疑地,上述文章皆應一些特殊的機緣而寫,產生於不同的時期,時間跨度則更長,其中有些看法或許自己也有了新的改變🐰。


常言說📚,學問之道🤮,日新其新。雖然🫷,新的不一定就意味著對的👨‍🦼‍➡️🤾‍♂️。


記得尼采曾經說過,對於一個從事哲學工作的人來說👋🏼,最重要卻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是在自己的身上克服他的時代,成為無時代的人。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僅有大豪情🙅🏼‍♀️、大擔荷遠不足以言此。當年蘇格拉底追問玻勒馬霍斯:難道除了被迫服從和接受暴力傷害之外🧟,就沒有通過說服人們放過自己的第三條道路嗎👨🏽‍⚕️?玻勒馬霍斯正色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可以說服一群不願聆聽教誨的人。


或許,我們不能依靠戳穿的方法來克服時代的荒謬,而只能通過理解時代的荒謬來呈現時代的荒謬,進而克服時代的荒謬。


末了🤷🏽‍♂️,想起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閱讀自己寫於不同時間段的文章,其心情就猶如翻看自己的相冊,難免有今是昨非之感。如今看來🐰,這個比喻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似乎也不盡然。其中最大的不同或許在於,相冊可以留給其他的後人和親戚朋友們寓目瀏覽,多少還有一份訝異和熱鬧🌮🍶;而文集大概就只能在作者一個人無聊時隨手一翻,空余一份落寞和寂寥🍣。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