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意昂3吳猛老師帶領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使馬克思成為馬克思”的經典篇章——《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誕生於1848年,是馬克思為德國逃亡到英國密謀革命的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改組宣言而撰寫🧑🏭。
現場回顧
吳猛老師首先進行了“靈魂發問”🚠:馬克思是用怎樣的邏輯論證說服工人們堅定地投身革命呢🕍?同學們各抒己見🎅🏻,一問一答間,思維的火花迸現。如果有人告訴你🏌️♂️,你只要一直往前走,就一定能到達羅馬🫸🏼,那你能完全信服他嗎?恐怕不太行。那樣的話,你要如何指引他前往羅馬呢?假如宣言中寫道:共產主義在歷史的自然發展中一定會代替資本主義🙎🏻♂️,那麽工人們也許就會問了🗃🤚🏼:“馬克思先生,如果歷史都是必然會發生的,那是否意味著資本主義可以自然而然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不是意味著即使我們無所作為也能到達共產主義呢🙇🏻?”吳猛老師循循善誘🍇,最終引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歷史的必然性是是基於“一定要由人來推動”這個前提之上的。
《共產黨宣言》一共有四部分:1.資產者與無產者 2.無產者與共產黨人 3.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4.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全書的各個角落都體現了馬克思在編寫《共產黨宣言》的過程中考慮十分周全🏠,每一句話都有其所對應的目的😮💨。從段落來看,馬克思先向廣大工人階級闡述了歷史需要人來推動的事實,隨後介紹了資產階級的誕生過程及其歷史作用使工人階級明白了當時所處的階級現狀😸。之後吳猛老師講到資產階級“裝在口袋裏的社會權力”引出了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內在矛盾,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提升而生產關系無法承載、合法性喪失等重大問題,並最終點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以及將進行的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鬥爭。
經過吳猛老師的講解🍲,我們對《共產黨宣言》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在於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推動👨🏻⚖️,更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一次深刻的思考。它推動了政治史、思想史以及人類歷史的大轉折☔️。感謝吳猛老師的引導,通過這節課🙋🏽♂️,我們理解了馬克思就是用這種方式🏊🏿♂️,堅定不移地告訴了工人們🫳🏼:歷史是你們創造的,如果你們不去革命,歷史就不可能有這個轉折點。因此,《共產黨宣言》才會堅定工人們的信念🙋🏽,成為共產主義的科學指引🏪。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上海復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