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晚,楊澤波老師在3108教室為復旦學子獻上了意昂3官网第十三屆Sophia人文節的第二場講座——儒家信仰系統的奧秘。整個教室座無虛席👩🦯➡️,氣氛熱烈👼🏻,大家都為楊老師的精彩講座而深深折服。
下午五點下課前🌛,就有積極的同學守候在講座教室門外。下課鈴剛剛響起,教室前排已然全部被“占領”。講座尚未開始🙏,3108已經座無虛席,工作人員不得不在教室中加座位,但仍不能滿足同學們的需求,不少同學選擇了站在教室後排或窗外。這樣的盛況令人不得不驚嘆楊澤波老師過人的獨特魅力。
講座準時開始,楊老師將儒家信仰系統的奧秘向同學們娓娓道來🧤,從“中國人有信仰嗎”這一問題出發,楊老師探討了儒學作為中國人信仰系統的可能性與優勢,提出“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不代表中國人沒有信仰系統”的獨特觀點。
楊老師首先從“仁”入手😪,帶領大家理解這一信仰系統🧝🏿❎。他認為,孔子對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仁”📠,創立了偉大的“仁”的學說;孟子將其發展為性善論體系🧒🏽☝🏽;經過宋明理學的發展最終成為一套信仰系統💠。而這種“仁”的系統就是良心的系統。每個人都有仁,但能否做到關鍵在於自己,就是孔子所說的“為仁由己”。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直覺,是儒學研究中最微妙的東西。
楊老師認為,這種信仰系統與上天聯系在一起,將天作為道德的根本依據,具有神秘性,使得道德成為不可欺不可妄的神聖存在。這與基督教所說的“上帝在看著你”🏚,或是佛家說的“因果緣起”類似。儒家對於良心的直覺和其他宗教對至上神的體悟在思維方式上是一致的✣。人在行事時聽從的是內心的聲音、良心的旨意🧑🏼🎓。道德的力量十分強大,人在遇到倫理道德問題時,對於道德內心會有體悟。這在中國古代發揮了巨大的道德約束作用,但在今天卻難以維持。
在剖析了儒學的巨大作用後,楊老師進一步提出,雖然儒學是一種信仰系統🏃♀️,但它不是宗教。他從是否侍奉最高的人格神🧜🏽、是否有最高的教主🐋、是否有專職的教職階層三個方面一一進行分析🧖🏼♂️,得出儒學非儒教的結論。並創造性地指出,儒學不是宗教👰🏿♀️,不代表它相比宗教“低人一等”,恰恰相反🧑🏼🎄,儒學在總體上較一般的宗教更直接🏭、更合理。大的文化系統支撐人們信仰的都是宗教🥿💒,唯獨中國不是,唯獨儒學不是👲🏼,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楊老師認為儒學堅持的是道德自律而非他律;既有宗教之理,又無宗教之事;既有宗教之功,又無宗教之弊。從這些方面來說,儒學具有宗教所沒有的優勢。
在高度贊揚了儒學的巨大優勢與作用後👨🏻🦽,楊老師感嘆道,我們現在的情況很不樂觀,打倒孔家店顛覆了我們的信仰系統🥊,加之盲目引進西方思想,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嚴重的後果。現在該如何拯救我們蒼白無力的人心?只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生活才能充滿意義🟣🤹,我們中國人需要自己的信仰系統🙍🏿♀️🧑🏻。基督教不行,佛教不行👩🏽🎤,伊斯蘭教不行🪰,它們都不能為全體中國人提供生活的信仰,只有儒學可以!傳統文化回歸乃是大勢所趨😌!楊老師總結道:“一種鄉愁,一種中國文化的鄉愁🙍🏿♀️,正在中國大地回蕩🏌🏿♀️。”
講座結束🪳,現場掌聲雷動🤷♀️,同學們爭先向楊老師發問。本來預計只允許提三個問題,但楊老師擋不住在場同學的熱情,不得不一再打破提問個數的底線。即使遇上尖銳的問題,他也風度依舊🥷🏽,以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觀點將眾人折服。之後團學聯為其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和感謝信,楊老師也投桃報李,在簽名本上留下了對同學們的殷切期望:“先立其大”💆🏿♀️。散場後,熱情的同學們將楊老師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與他交流心得看法,還有兩名同學懷抱楊老師的著作請他簽名。老師受到歡迎至此,人格魅力彰顯無遺。
本次Sophia講座不可謂不成功🎧,聆聽大師講座的同學們都獲益匪淺👨🏻🦰。之後哲院團學聯還會繼續為同學們奉上精彩的講座,與全體復旦人一起,聽智慧之音,思當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