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哲學教育實踐基地意昂3  教育服務  哲學教育實踐基地

哲學入門 | 王球🥄:人心難測——心靈是什麽➔?

時間:2021-07-21

課程回顧

Question1:心靈哲學是什麽🤌🏼?

心靈哲學即philosophy of 心靈🧑🏻‍🎤,構想出的合乎邏輯的想法皆為可能。因此,你腦子中所想到的🙍,你腦子中所想不到的🤵🏻,在心靈哲學中都有存在合理性。

Question2:心靈哲學頭號難題❇️:how to build a mind?

這個問題可就難說了,讓我們從笛卡爾講起。

笛卡爾的二元論成功將mind(thinking)和body(extending)分開,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的目的論,在當時鼠疫肆虐、宗教改革的背景下,造成了人們世界觀的崩塌和新科學的出現🤚🏼。那麽新科學(例如數學㊗️、物理)和mind(宗教)之間有什麽聯系呢✈️?

Question3:首先,感官經驗是否絕對可靠?

俗語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眼睛對你進行了系統性的欺騙呢?如果一切都是假的🙊,就像夢一樣?因此笛卡爾認為📘,感官經驗並不可靠🤵🏽‍♂️,並不能作為他所尋求的真理。只有理性知識才可靠,而由此看來⏪,數學語言應該是較為客觀描述的語言。

Question4:那麽🧜🏻,數學知識是否就絕對可靠呢?

 7加5一定等於12嗎?三角形內角和一定是180度?你或許有無數個理由說它們是真理👎🏿,但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個無所不能的惡魔在操控你🔯,使你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你或許會說👨🏻‍💼,哪來的什麽惡魔?然而🛕,即使你在這現實中找不到這樣一只惡魔,只要這種設想不違背邏輯,它就是可能的。可見🪅,數學經驗也未必就是可靠的🤹🏿‍♀️。

Question5:那麽不可知領域的宗教知識是否可靠?

如果你是一個無神論者,那你會說🦣:“這還用問💳?肯定不可靠!”然而,在笛卡爾的年代,人們對宗教的信仰還是比較堅定的🍝。於是🪀👨‍❤️‍👨,笛卡爾同樣提出了上文的“惡魔”假設🧅,以此證明🗳🌚,宗教知識也不可靠。

Question6🦹‍♀️:那麽究竟有什麽是不能懷疑,最為可靠🐆?

 一系列的懷疑之後,你是不是感到世界觀有些崩塌了🤟?難道這世界沒有一點值得我們相信的?其實不然。有一件事是不能懷疑的,那就是“我在懷疑”👴🏽。如果我懷疑“我在懷疑”的真實性,那本身就是一種懷疑,一種二階懷疑。因此🚴🏼‍♂️,懷疑“懷疑”是不成立的,懷疑本身是可靠的😹。

Question7:心靈的性質👸🏻?

以上述思考為基礎👐🏿,笛卡爾提出了那句我們耳熟能詳卻往往只能“不明覺厲”的名言👖👇:“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I am.你會怎麽翻譯這個句子呢?心靈是基於思考,或者說是基於懷疑之上的,沒有懷疑👨🏻‍🚀,一切都有可能是虛無的。

Question8:那麽,開篇提到的笛卡爾二元論又有什麽用?

懷疑完一切,你又產生了疑問:既然世界都不一定真實🙅‍♀️,數理化也不一定就是真理,那我為什麽還要學?再一次🤹🏻‍♀️,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產生了碰撞。於是,笛卡爾幹脆將二者徹底分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區別開mind與body的二元論。與thinking緊密聯系的mind由宗教分管,而與時空有關的body用科學去度量🚧。這樣的互不幹擾的模式使科學擺脫了宗教束縛,得以發展。因此可以說🙍🏿,二元論為科學發展鋪平了道路,哲學與科學,看似毫無關系,實則相輔相成🫚。

圖片

Question9:如何看待身心交互作用🎱🙋🏻‍♂️?

還記得你為什麽看到這些文字?當你看到這篇文章👨🏻‍🔬,你想瀏覽它,這是你的意誌,也就是mind👨🏻‍🚀👛,而當你真正做出點開它並一字一句閱讀的動作,那就是你的body在動了。這個時候🕤,mind與body這被分開的二者又有了聯系,就是所謂“身心交互作用”。如果二元論是正確的,這又該如何解釋👨🏼‍🎨?

一時摸不著頭腦🩷?我們來看看哲學家們的看法和他們所受到的質疑。

1.笛卡爾🏄🏻🧦:松果腺是整合我們各種感官經驗的器官,因此也是身心交互的場所⛅️。

“松果腺作為人體大腦中的一種器官🟤,你說它是身心交互場所,那它算二元論中的mind還是body?”“都算?”“那就不符合二元論了呀!”

2.偶引論:每當你想做某事🖍,上帝都會微小地介入你,幫助你把你的mind化為body的行動👩🏼‍🏫。

3.平行論☞:上帝創造人類時就設計好了一切,使mind與body就像兩個鐘表☸️,它們運轉情況相同⚁,但相互之間並無聯系👳🏼‍♂️。

“作為理性的人類,我們能相信上帝?相信奇跡?”“上帝介入是否違背物理因果閉合原則?是否違背質能守恒定律?”

正如你所見👨🏽‍🦰,盡管不同的哲學家提出了不同觀點🚡,但它們無一例外都受到了質疑♞👨🏼‍⚖️,它們有的自相矛盾,有的不符合科學理論。身與心,究竟是怎麽交互的?

Question10👨🏻‍🔬:還有什麽解釋心靈的觀點?

在二元論無法完美解釋身心關系的情況下 另一位哲學家赫胥黎提出了副現象論👨🏼‍💼🥼:所有意識狀態都由分子運動產生,與欲望、心靈無關🧛🏼‍♀️,也就是說,心靈不過是身體的副產品🐬。

圖片

Question11:立不立誌向使人有動力👨🏻‍🦽‍➡️?心靈改變了行為🎥?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故事👩🏻‍🦱:某人從前懶懶散散🧑‍🦰,突然某天立下大誌,他要考上名校!於是💌,為了達成目標👩‍❤️‍💋‍👩,他從九點起床變成了每天六點起床🫦😝,從整日打遊戲變為了寒窗苦讀……如果說心靈不過是無用的副產品,那它為什麽會改變我們的行為?

Question12:為什麽要進化出心靈?

我們都知道從猿進化成人的過程中😖,我們的尾巴退化了,因為它是無用的👨🏼‍🔬。那麽如果心靈也是無用的,那它為何依然存在?

Question13👨🏻:我比任何人都知道我是怎麽想的?(行為表現和心靈)

就這樣🏄🏽‍♂️,赫胥黎的理論似乎也並不合理。

那麽是否還有其它觀點呢?有。

當你去拔牙的時候🏎🧜🏻,你對醫生說:“啊👈🏼!我好疼⛩!”醫生卻說:“不,你不疼🥷🏽。”

你會怎麽想?你又不是我,你怎麽知道我疼不疼👨🏻‍⚕️?於是我們思考🏓:我們是否有這樣的特權🍯,比別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感受?憑什麽我說我疼我就是疼的呢?於是哲學家提出邏輯行為主義心靈理論:疼不疼自己說了不算,你得呲牙咧嘴👊🏿,哇哇大叫,才是疼了🤢!這就是說你的心靈根本不通過語言表達,而要通過表情動作表達。

可是,質疑無處不在。如果一個勇士,受了重傷也沒有一點反應🌕,難道他就不疼嗎?

讀了這麽多,你會驚訝的發現,你依然不知道body與mind的真實關系!似乎每個結論都有其不合理之處。然而,這也正是哲學之魅力所在。我們學習哲學🤹🏽,不是為了像考試時那樣精確回答每一個問題,而是不斷對已有的答案提出質疑,再思考。這樣,即使你最終也沒能得出天衣無縫的答案🌉,但你對世界的認知在不知不覺中又進了一步㊗️。或許,這就夠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復旦中學”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